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军伟

  摘 要: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及数据统计法对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在体育设施、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作者针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便能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现状 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普通高校尽管在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民办高校比起许多公办高校而言,虽然发展快,规模大,但起步晚,许多教学及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其中体育教学方面显得更加薄弱,体育教改的力度不大,对现有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影响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有效的改革措施。鉴于此种状况,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民办高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以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设施现状。
  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于1992年12月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其中规定,每250名学生设1个篮球场和1个排球场,1500名学生设1个网球场;400米田径场10000名学生设1个,10000―15000名学生设2个,15000名以上设3个;标准游泳池1000―5000名学生设1个,5000―10000名学生设2个,10000―15000名学生设3个。但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没有达到上述要求,所以目前的体育设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体育教师的现状。
  体育教师是人类体育文明的载体之一,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002年8月6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出: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人数一般为30人左右为宜。而目前民办高校兼职教师较多,其中年轻者多为正在体育院校学习的研究生,部分年龄大者为其他学校的在职教师或已退休教师,而为数不多的专职教师多为近几年刚从体育学院系毕业。体育教师的数量明显不够,从而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就很难保证。
  3.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体育课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主要途径。但是多数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建全,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成立体育组或体育教研室。体育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知识源泉,知识信息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很多民办学校没有体育教材,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很难沟通,更难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发展对策
  
  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其体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针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有体育场馆作保证。良好的体育环境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积极的诱导与保证作用。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没有体育锻炼的激情。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民办高校在职体育教师必须提高终生受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有许多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外聘教师这样一个有利条件,谦虚谨慎、认真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他们及他们学校的优秀做法,变为己用。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互帮互学、交流等活动,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在课外活动能力的组织上,要善于编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计划;善于现场指挥,调控各个环节;能组织课余体育竞赛并有裁判能力;具有宣传、发动、组织、依靠群众搞好各项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
  3.转变思想观念,构建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体现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其价值应体现在:健身育人价值。实用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其目标应体现在:发展学生自身,增强体质;重视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健身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健身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抵抗挫折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优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可选择的课程设置形式有:普修课、选项课、限制性选项课或选修课。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应该把课堂的教、学、练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课的类型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让学生选择,充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的需要。教学内容方面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破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重在健身”的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也要体现出健康性、健身性与体育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应该有理论课、保健课、健身方法与实践课、体育欣赏课、新型项目介绍课等多种内容类型的课程,尤其实践课教学内容上除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外,更要考虑到知识信息时代学生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崇尚与追求。
  5.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这既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亦必须多样化、有新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决定了他们的起点、进步速度等不尽相同。要解决这些差异问题,教师应该使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突出体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个性化趋势。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对待,同时也应考虑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讲究综合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多采用尝试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几项对增进身心健康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模式的基础上,因此必须选择适合于民办高校特点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和形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法体系等的多样性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必须是多样性的。如“开放式”、“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式”等。当然要创新和设计某种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并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还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原则。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魏薇.体育系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优势[J].中国学校育,19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体艺,[2002]13号.
  [5]教育部与艺术教育司.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丛书[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6]叶建宝.试论21世纪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7]苟定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教学指导纲要”的比较分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2003,(6).
  [8]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