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秀莲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上的启发式,能起到训练思维的作用,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从学生中来,问题设置要恰当,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教学课堂提问 引发思维 认知规律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方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思考方向,提高思考层次。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既激烈又和谐,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
  
  一、问题设置要问到点子上,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课堂提问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善于抓住关键,决不能把提问当作活跃气氛的活宝,搞“满堂问”,那样会使学生的神经过于紧张而容易疲劳、迟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则时间越是久远,越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说明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因此,问题设置不可过滥,要问到点子上。
  1.从“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一出戏开头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授课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如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中,教师问:“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学生肯定会说玩过,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觉得这种游戏公平吗?”“如果公平,又是为什么公平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进入状态,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于重点、难点处设问,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好像是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因而学生先学习融会贯通枢纽,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提问来说,掌握重点尤其重要。先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提问,一不要面面俱到,二不要频繁、烦琐,才能够以最短时间创造最佳效果。
  3.于知识关联处设问,激发联想。教材各部分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不揭示这种关系,很可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知识关联处设疑。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也可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关联起来,相互作用,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先提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接着,提问:“两个或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4.问题要有启发性,带动思考。课堂提问不能盲目,要进行精心设计,使提问富于启发性,让学生乐于思考。如在九年级的专题总复习课上,教师问:“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根旗杆,你们知道它的高度吗?”“你有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它的高度吗?”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迪他们的心智
  
  《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后其节目。”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
  1.把握难度,要跳起来够得着。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是不是”或“对不对”这一层面上。如果提的问题太难,就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结果只能是自问自答,流于形式。但是,提的问题也不能太简单,以致学生不需要动脑随口就可以回答出来,失去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或推理,体验探索的乐趣。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产生了矛盾,才能促进思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解题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
  2.提问面要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如只限于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大多数,让他们觉得教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启发,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
  3.讲究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提问方式有多样,有教师自问自答式、集体回答式、讨论式提问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什么方式应根据提问内容、提问时机、检查目的而灵活掌握,如需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作回答。实践证明,采取正确的提问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去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与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4.注意停顿,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要具延展性。教师在备课之后的思维速度显然比学生快。提问时应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要讲究两个重要的停顿:一是提出问题后的停顿,以便于学生能有时间思考,组织语言。二是学生回答后的停顿,以便学生回忆、辨别、判断和记录。另外,课堂提问要有延展性。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一切疑问和难点。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提出一两个自己还不理解或者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想,然后再求教于老师、同学。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的习惯,并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推想答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一步,教学工作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后,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是简单地寻求一种答案,而是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自我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罗成钢.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李正刚.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J].新课程(教师版),200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