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敏娜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现代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将研究性学习与计算机教育进行交叉性研究并纳入到基础教学的范畴中去,这不仅有利于拓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更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 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育 研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已经成为众多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能力的重要因素。各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自然承载着对广大在校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力培养的重任。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普及至今,其内容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众多优势成为现代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高校计算机教学能否与这种优秀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并且如何结合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式学习而言的,即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个人独立或小组配合完成所研究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强化,它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单调乏味,以其有效、主动、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优势。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增强其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形式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相当庞杂,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进行讲述。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此外,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只能达到博而不精的程度,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使计算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得到更好的落实。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丰富的知识资源作为其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资源,对所选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课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使用电脑作为教学工具,而计算机恰恰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为所选的计算机研究性学习专题积累素材。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讲,计算机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换句话说,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手段也就提高了,反之亦然。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步骤
就国内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状况来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开放的模式,即由教师给定学生一些相关主题,学生在这些主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自主地对所选定的主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再通过特定的形式将学习的效果反馈给教师。这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课外进行。另一种是在计算机课堂上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它是从原有教材出发,由教师选择适当的内容设置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后一种形式是目前我国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普遍采用的形式,其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和布置
由教师根据教材选择适合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教师一般可将理论转化为生活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
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对于每一个布置要求如何实施,需要收集哪些材料来辅助完成课题,以及如何解决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等进行讨论,并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分工对所需的材料进行收集。
3.具体实践
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收集的材料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提出自己建议的一个阶段,最终得到的就是研究性学习中对教师布置的专题所完成的成果。
4.反馈和评价
将所得研究成果按照一定形式,如论文、实验报告、多媒体演示或者专题报告等展示出来。由教师和同学对所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问题由展示者进行回答,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研究性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完善认知结构。
四、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谨慎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计算机教师为学生选择的研究专题就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选题难度过大,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学生自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而选题难度过低,学生会缺乏对于完成所选专题的欲望,这也就会失去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状况。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略微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选题,才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刺激他们发挥潜力和能动性的选题。
2.加强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监管
首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就是让学生针对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各个讨论小组的督导,防止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偏离主题的话题。当然,这种督导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否则过分地干预不但会压制学生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更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宗旨。
其次,计算机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给了他们无限的诱惑。对于计算机这种工具的利弊争议已久,它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时它也是一种娱乐工具。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在尝试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当格外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相关监督,在计算机中设置相关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门科学。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它的实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使研究性学习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白秋英.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职业教育研究,2006.
[2]黄其民.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5.
[3]辜秋明.研究性学习在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科学教育论坛,2005,(13).
[4]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