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卫华

  摘 要: 本文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探讨了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田径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 田径运动员 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
  
  1.前言
  
  现代竞技训练表明,运动训练科学化是当前提高运动成绩的必要路径,心理训练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和
  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训练共同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战术和心理因素四方面的有机结合。现代竞技运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一个运动员即使身体、技术、战术达到应有的水平,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中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在田径运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能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是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田径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2.1运动员在比赛中应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在比赛中使大脑皮层处于较适宜的兴奋状态。
  2.2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应使自己的心理稳定性,心理准备,以及感觉、知觉、注意力、想象、思维、控制行为的能力达到最佳水平。
  2.3运动员应充分挖掘自身的机能潜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出镇静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2.4运动员在比赛极度紧张、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应具有精确的运动知觉和准确的节奏感、距离感、速度感和空间感,具有高度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具有适应各种反应的能力。
  
  3.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3.1过分看重比赛结果。
  一些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对比赛结果想得比较多,心里充满了对创造好成绩的渴望,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荣誉、赞赏、奖金一切都没了,训练时付出的辛苦也白费了,害怕自己会被领导、教练责怪批评,被认为是自己的水平只有如此。产生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发挥得好才能被社会大众所承认。但是对比赛结果过分看重,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3.2比赛时自我控制能力低,消极思想出现。
  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都要通过预赛甚至复赛才能进入决赛。例如:田径项目中的跳远需要通过前三次的试跳才能决定能否进入后三次决赛,当前三次试跳中出现助跑步点不准等情况或者其他运动员试跳成绩较高时,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很紧张,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以致找不到动作感觉甚至出现动作变形,这些都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在此阶段运动员不再想自己的技术动作,思维已经混乱,对失利的恐惧不断加强。
  3.3过去比赛失败在心理上留下的阴影。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往往是因为心理受到以前比赛失败阴影的影响,从而在日后的比赛中难以跨越失利的障碍。例如:跳远运动员在试跳助跑中步点不准而造成犯规,往往在日后的比赛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赛前运动员心理活动较活跃,过分担心比赛结果,受以前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体验曾经失败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活动。
  3.4外界环境干扰。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仅由自身竞技水平决定,而且受天气、场地、器材、裁判、观众、记者等外界环境干扰,这些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田径运动员更是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体育活动竞赛的实践证明,运动员情绪低落时,人体的机能能力没有调动起来,运动器官和大脑得不到充裕的能量,活动效率就低。反之,情绪高涨时大脑皮层兴奋过强,信号扩散,能量消耗过大,也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活动失调,从而会引起呼吸和脉搏的急剧加快,肌肉多余紧张,产生肢体以至全身的颤抖,导致暂时性联系失调,破坏人体的随意运动,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原来的动力定型,以致不能准确完成技术动作。只有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适宜程度,这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适中,暂时性联系畅通,人体的随意活动能顺利进行,注意力集中,分配得当,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在比赛中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
  另外,教练员的言行对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比赛成绩落后的情况下,教练员情绪急躁,不能控制自己情绪,表现出坐立不安,甚至大声训斥队员等,会使不同性格的运动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4.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是针对运动员的心理实现,有意识、有目的地实施积极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和发展心理品质的过程,对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稳定的、适宜的心理状态,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以及在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运动技能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都有重要意义。
  4.1放松训练法。
  这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达到身心放松,并在放松状态中借助默念对以下的行为起作用,其要点是在自我暗示时使用的套语中都包括积极肯定的语气和信念。可以借助这种内容,一再重复套语,一方面可以达到身心放松,另一方面在这种放松的背景下可以加强套语的作用。其做法可采用自言自语、自我提醒、自我暗示、呼吸调节和音乐调节等。
  4.2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运动员只有在具备了较强的注意力集中、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和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实际上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这种能力既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训练培养有关。其具体方法有:(1)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以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3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在想象中做动作,即运动员运用想象在思想上把某个动作进行预演。这是自我暗示和运动表象训练相结合的一种最常规的训练方法,主要是使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的再结合,是在脑海中对过去感知的行为、动作和形象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一种新的形象的过程。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这种反映性和技能性的反映实际上是神经上和技能上的反映,它会随着刺激的反复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想象训练之所以奏效,其理论根据是:当运动员在想象动作时(尽管不是真的去做动作),必然会伴随有一种心理上的图像。与此同时,运动员的肌肉也受到了支配。也就是说,在想象动作时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动作性和技能性反应。
  4.4意志品质训练法。
  意志品质是运动员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种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其具体方法有:(1)逐渐提高训练的困难程度。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运动员要通过相应的意志努力完成训练任务。(2)在疲劳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运动员比较疲劳的情况下再增加新的训练内容,这样可使运动员的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性和坚韧性。(3)利用不利的环境因素安排技术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不利的气候或嘈杂的环境中坚持技术
  训练,并要求运动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5.结语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在多年的系统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的效果也不是短期的培养与训练就能实现的。田径运动员必须在长期系统训练中考虑影响自身心理变化的因素,并且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加以贯彻,利用这些因素配合好自身的心理学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大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现代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技战术训练并且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石岩.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龙斌.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02,(5):120-122.
  [3]刘林.论田径运动员的三级心理训练[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66,11,(2):72-74.
  [4]卢成义,于学清.浅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1996,18,(4):22-24.
  [5]陈兴胜.试论田径赛前训练内容、手段与方法及心理训练[J].体育函授讯,1997,(2):22-24.
  [6]王宾.谈高校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2003,5,(2):115-118.
  
  (作者系山西晋中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