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与合作探究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杉林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探究式教学这种教育战略思想的不断渗透和物理新教材的使用,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来,努力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是促进合作探究学习顺利进行,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新课改 物理教学 合作探究学习
  
  转眼新课改已经五年,在这五年中广大物理教师从最初的彷徨、怀疑到惊喜,到坚定。
  课改之初,发现新课改重视合作探究,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这种教育战略思想的不断渗透和物理新教材的使用,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几年来,我们在课内、外两方面进行了探究教学实践,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努力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促进合作探究学习顺利进行。
  一、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1.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首先认真学习,认识到位。物理课程标准有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教科书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旨在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而且是教学内容,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内容。教科书中除了原有体现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实验外,还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转化为新教材的探究性实验,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探究内容,其形式不仅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而且有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调查与研究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一目的,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的主导思想就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体现了能力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它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育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2.施教者钻研合作探究学习,避开误区。
  教改之初,我们走了许多弯路,例如为了体现合作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在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经常会出现如下场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有些教师上课开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在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于是我们迷惘了,到底是合作探究式教学不行,还是施教者对“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有偏颇。
  大家都在谈论“合作探究学习”,许多教研活动更是将其作为研究重点来对待。而教师本身是在比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充分培养,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贫乏,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3.施教者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作用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来使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阵地。探究性教学可以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和每个实验中。具体措施如下:教师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合理启发,适时设问,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大胆的猜想,并要求说出这样猜的理由,以防胡乱猜。指导学生自己去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和评估。引导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改进探究方案。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物理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探究中最主要的探究方法,也是物理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动手的欲望。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而且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表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落实“三个培养”的唯一有效途径。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教师只能启发引导、激励导向、组织促进,而不能包办代替,也无法包办代替。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努力则更为根本。
  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努力是合作探究学习顺利开展的根本。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本中几乎每个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过去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一味地进行讲解,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埋没。教改后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自然地产生出一种积极情感。许多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与人合作,有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是互相埋怨,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科技制作、论文写作、物理学应用方面的调查研究,或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再发现”,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精心组织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这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
  总之,合作探究学习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合作探究学习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效果,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2]物理教学探讨.
  [3]姚奇杰.学生物理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其教学策略实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3.
  [4]朱瑛.对新课标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3,(10):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