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霞

  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诸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实现这些目标即是达成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新增加的维度,如果这一维度的目标不能现实地被重视,不能现实地可操作,不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得到很好的落实,那么很可能就会使新课程的“新”意尽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克拉斯沃尔关于教学目标的“情感领域”理论,可细化为五个层面,现就这五个层面加以探究。
  一、接受
  接受指能够感觉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即学习者愿意接受和留心它们。通常在课堂教学中所说的学生“注意听讲”即属接受这一要求。这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是“要我学”,而是“我想学”、“我要学”。这里兴趣是关键,兴趣表现为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以培养数学家为使命,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数学,为学习数学贡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教学活动足以保障学生对当前问题情境或学习材料本身产生好奇,即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反应
  反应指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使自己投入到有关的现象中,并且有所作为。现在我们提倡的“主动参与”即属这一要求,这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满足。这里体验是关键。以往我们通常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调数学学习的艰苦性,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惟有给学生制造困难和障碍,才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学生在多次“失败”之后,对数学学习甚至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都丧失了信心,更谈不上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方面,我们应当注意两件事:其一,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其二,让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是解决相关问题,或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或是解决部分问题,或是得到了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在现实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一个个成功,去获得一个个“数学真理”,积累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建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形成价值观念
  形成价值观念是指学生确信某些现象、行为、事物是有价值的,慢慢地内化成接受,用作自己关于价值的准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价值观念表现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不懈探究、善始善终,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判断和鉴赏的深层面的自我情感活动。这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独立评判和义务感,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评价;行为坚定,情感活动充实。这里自主是关键,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自主去发现、自主去建构、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从而获得情感的充实,升华并逐渐形成一种对数学的乃至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四、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是指学生把内化了的诸多价值观念组成系统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起某些起支配作用的普遍价值观。这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体意识的弘扬:学习活动及其目标的实现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责任和自觉。这里自觉是关键,当学习数学、学好数学、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成为学生自己的主体愿望和现实的自觉行为,那么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实现就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
  五、价值体系个性化
  价值体系个性化是指个体的信念、态度整合为完整的世界观,形成完整的个性,这是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个性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个体在数学上的充分发展,成功、成才、成人,将来为祖国富强和人类文明作贡献,成为学生持久的现实追求和连续的生命历程。这里个性健全是关键。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品质、行为习惯、观念体系、态度体系,逐渐整合成个性特征,进而形成健全的个性,那么数学教育所培养的就是人格健全、理性健全、数学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也正是我们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整体实现的最高层面。
  借鉴克拉斯沃尔“情感领域”目标分类,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准确界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具体设定在学生的情感领域,在现实层面上切实整合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数学新课标的育人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