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升初”教育衔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禹鸿超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学升初中后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为广大一线教师、班主任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我对300名初一新生学生做了调查,发现30%的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厌学倾向;40%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生活不适应;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就目前而言,国内研究本课题的校本研究不多,或者停留在浅层次、某个学科的小升初教育衔接上,没有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初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小学升初中教育衔接作综合论述。
  一、小学升初中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离开父母后的孤独感。
  80%―90%的学生在小学没有在学校住宿,离开父母的呵护,孩子不算成熟的心灵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孤独、无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一块心病。(由于本课题是针对荥阳市本土的学生,所以涉及住校生的问题。荥阳市目前市直初中4所,全寄宿制初中2所,另2所初中有部分住宿生;教育资源整合后,各乡镇只有1―2初中,均为住宿制管理模式。)
  2.面对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一个班级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能很快结识新同学、新老师,进而融入新的集体。但是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性格因素不能很快融入班集体。
  3.对初中新的管理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初中的管理不适应,一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压力,从而影响生活与学习。
  4.来自自身的困惑。
  (1)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时间的紧张。
  (2)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没有形成。
  (3)来自朋友义气、网络、游戏、玄幻小说、韩流小说等的诱惑。
  (4)过分关注自我的外在形象。
  5.其他问题。
  如家庭教育的缺陷、个人心理的缺陷等。
  (二)原因探究
  (1)小学教育的原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3)学生自身的原因;(4)初中教育的原因;(5)社会环境的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在小学生活学习的六年中,由一年级原班教师一直带到六年级的可能性极小,并且据调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一个班主任带的可能性也极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小学生在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没有较好地起步,况且每位教师的素质、敬业程度是不可能一样的。这就给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要想真正解决小学升初中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小学升入初中后的家庭教育要跟得上
  1.家长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这是因为:第一,初中阶段孩子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已开始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和批评性否定。第二,进入初中的学生除了在思想上有独立意识外,在生理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鉴于以上的情况,家长要认真与孩子沟通,真正摸清孩子的思想、内心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2.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使孩子健康成长不是多去几次肯德基、麦当劳,也不是多买几套新衣服,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灵和心理问题,让其快乐成长,保证心理健康。
  3.家长要严格要求与适时鼓励并举。
  进入初中以后,孩子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再加上有些孩子自身可能存在懒惰心理,所以家长必须在学习上对孩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4.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保证作息有规律。
  5.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是指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有书桌、台灯、书柜和各种工具书,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气氛。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就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6.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家长有时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这就需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与沟通,如果能够做到家校联合,教师、家长有针对性地、科学地予以引导、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自身可能存有不足和缺点。教师要注意观察,因材施教,耐心施教。在分析原因后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初一教师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1.用慈母般的爱心,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如果是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可以经常走进学生宿舍,对学生嘘寒问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定期利用班会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进行班级经验学习交流,提倡优秀生多帮助潜能生,鼓励学生不要丧失信心。
  4.在班级内建立生日档案,关注每个学生生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5.学生出现错误,少呵斥多引导,少批评多鼓励,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6.建立家长学校或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追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学生。
  (四)社会环境有利因素的利用
  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多大,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孟母三次不辞劳烦地搬家,就是因为孟母发现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所以老师和家长应注重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加以利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在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初中教育、学生的教育、社会有利因素等方面的利用上多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让学生升入初中后很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