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敏
摘 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程 加强建议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其成长、成才、择业、就业都受到政府与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招生人数已占高校招生人数的40%以上。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也更加突出。教育部等七部门明确地指出要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应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将减少学校及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可见,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建立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保证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是摆在高职院校负责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要建设好的就业指导体系应该先从课程建设入手,就业指导课是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开设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按照要求落实到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许多不和谐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就业指导课程结构不完善,指导过程非全程化、全员化。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作为就业方面的指导来说,仅靠二三十个学时远远不够,忽视了如职场礼仪、法律、创业指导等相关的内容,学生们普遍感觉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此外,就业指导课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班的学生,传授的主要内容是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并没有向低年级延伸,而且指导的方式主要是大型讲座、报告会、动员会等,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整个指导过程完全没有实现全程化,更没有做到全员化。
1.2缺少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纸上谈兵”不可避免。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就业”的领导机制和一把手工程;没有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就业指导教材基本采用的是通用教材,认知明理的内容多,与社会需求实际、不同专业的岗位定位和就业实际结合的内容少。而授课形式多以讲授为主,认知和实践相脱节,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指导与教育的作用不大。课程缺乏实战演练内容,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比例偏低,不能完全贴近社会需求、贴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不是坐在课堂里“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到企事业单位业去,切实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3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稳定性、职业性、专业性。
就业指导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大多在毕业班开设,教师配备多为兼职教师,他们既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经验,又没有接受过国家劳动部正规的就业指导培训,很少有人获得就业指导资格证书。由于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他们不具备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及企业选人的经验,也无法瞄准就业指导领域的制高点。而且他们的其他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很难给予毕业生充分有效的就业指导。
2.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专业的岗位群大都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学生的构成、素质、能力等都与其他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就业竞争日益剧烈的趋势下,抓好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2.1就业指导课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内容上说,职业规划、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章节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指导过程,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立牢固的职业目标,开阔视野,增强就业的信心。
2.2就业指导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恰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观察、是非判断等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职业爱好,锻炼学生的职业特长和各方面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就业指导课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经常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一般都是以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测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等,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测评的过程中有时还要进行职业心理咨询。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爱好,以及心理动态,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因此,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择业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择业心理教育与辅导,是当前就业指导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4就业指导课也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途径。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多,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有的过于悲观,有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还有的对就业心存畏惧。举行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活动,如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介绍经验,听取行业专家的讲座,等等,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自己的将来职业的岗位职责,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信心,准确定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3.高职学院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途径
鉴于以上各点的分析,我就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的途径提出以下建议。
3.1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立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管理机构,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并培养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设立职业咨询室,可以随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桥梁,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增加指导的实践性环节,提高指导的实效性。
3.2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置要注重全程化、全员化与个性化。
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还必须树立“全程指导”的理念,不能把它作为大学的最后一课,即要树立从“一年级做起”,进行三年级(或二年级)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
第一阶段:一年级,树立专业与职业前景教学,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适应社会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明白:在就业市场面前,每个求职者都是平等的,就业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个体的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二年级,通过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与程序等理论性知识,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这阶段是进行课堂集中教学,使用规范的就业指导教材,按照“就业政策与基本理论、就业实务、择业实践”三个模块进行。
第三阶段:就业前,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就业指导工作真正实现“全员化”,帮助每一个毕业生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就业前的冲刺,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时期,指导老师还要对某些学生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准确定位,恰当确定就业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3.3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置应与专业教育、企业文化相结合。
要把指导有意识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与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结合,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职业劳动技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职业个性和潜能。把企业引进校园,引进课堂,让学生了解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内涵、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等,从而把专业知识与企业要求、市场需求等有效结合,及时准确发挥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汤耀平.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余燕.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2009.
[3]龚建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2009.
[4]《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编写组.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5]魏丽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