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江林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立体式课堂结构的构建,往往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通过“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地位;兴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93-01
  
  回顾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通常采用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方法仅仅突出了教者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主动性差,如此则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立体式课堂结构的构建,往往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通过“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正如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所指出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勇于放下架子,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敢于、乐于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敢于对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行质疑,引发认知的冲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要以数学能力训练为轴心,变“讲学”为“导学”,重学法指导,重习惯培养。要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思维判断,通过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巧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二、着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实践表明,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宝,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创设新颖的开场白,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媒体创境,引入故事、谜语、游戏等。以此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入情、移情、冶情。
  (一)故事导入激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趣的故事之中隐含着数学的奥妙。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我们可通过巧妙引用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一位老师教学《立方根》一节内容时,引用如下故事:古希腊的时候,有一年大地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人们为找不到水喝而发愁,大家想到了到神庙里祈求降雨。可神却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雨,是因为你们心不诚,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再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送给我,我就会给你们降雨。”于是大家很快就做好了一个棱长是原祭坛棱长二倍的新祭坛献给了神,可神却越发地恼怒了,他说:“这个祭坛的体积根本就不是原来体积的两倍。我要进一步惩罚你们!”这下大家都慌神了。亲爱的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体积的二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是原来的多少倍?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帮村民们解决吗?
  (二)媒体创境激趣。多媒体界面具有图文并茂,文字规范、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一位老师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内容时,积极运用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窗花、风筝、蝴蝶、蝉、飞机、汽车等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欣赏美中感受美、创造美。在此基础上展示学生作品,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供了机会。再如,在教学“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应用时,笔者充分运用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在兴趣盎然之中于学生一起探索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的半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扎实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一)动手操作体验。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内容时,教者设计了以下三步操作内容:(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各角的度数,猜想讨论三角形内角和;(2)动手折叠任意剪出的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三个内角刚好成一平角,从而猜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进行动手实验,要求学生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任意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此引导学生进行系列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体验中发展了思维。
  (二)联系生活实践。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教学“统计图”一节内容时,笔者充分结合班级举办茶话会准备食品的情况,让学生调查统计本班同学对各种食品的喜好情况,在深入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绘制统计图表。最后让班委会根据统计图表,有针对性购买茶话会食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图分析――提出建议” 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构想社会现实。同时,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有效拓展了数学探究。
  
  参考文献
  [1] 王南林.数学素质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1995年03期
  [2] 蔡明生.我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曹桂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林区教学,2006(10)
  [4] 詹滟.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应静波,王立嘉.初中数学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例析――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谈开去[J].湖南教育 (数学教师),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