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艳江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人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性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态;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84-0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一、教育学生认识环境和热爱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来说的,我们所说的环境就是人类环境,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和改变。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中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人与环境的关系,
  从历史长河来说,人类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饶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诸如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和地中海地区等。为了世世代代的生存和繁衍,人类不断从自然界中摄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然后,又把经过改造和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还给自然界,从而不断地改变着生存环境。例如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居于山洞,懂得了使用石器和火,用以照明、取暖和防御野兽;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则建房定居、挖井饮水、垦荒种植粟和水稻等,古代玛雅人懂得了种植甘薯和玉米;古代的印度人还懂得了种植棉花等等。
  人与环境又是相互矛盾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环境又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如果人类的活动能自觉得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创造出更加适于生存的环境,否则,人类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例如,古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在数理、天文学、医学、文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人类文明做起过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这个地区,致使昔时繁荣富饶的文明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物质、能量和场所,人类代谢活动的产物又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辩证的人地观点,是中学环境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二、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
  自然灾害是指导地震、水灾、旱灾、病虫害、鸟兽、风沙、冰雹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自古以为,我们就是一个多灾、灾重的国家,据史书《西门豹治邺》记载,战国时魏国曾一度“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老百姓“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人们在深受水灾的同时,也饱尝了“人害”之苦,所以有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开凿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的治水故事,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人民仍旧遭受着自然灾害的困扰。教师要通过历史教材中,讴歌我们劳动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的内容,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
  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民生的积极意义,歌颂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大禹风餐露宿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以疏导和方法制服了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满智慧的英雄形象,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以后,历代政府都曾致力于抗灾,防患于未然,例如,汉武帝下令整治黄河;张衡研制候风地震仪;张仲景辞官从医,救死扶伤,立志征服“伤寒”,成为济世名医,《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马钧发明了翻车;唐代农民发明了水排;明太祖召集吏民开塘堰、疏河道、修堤岩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减灾工作置于富国安邦、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地位。我国先后颁布了14部环境 保护法,制定了一系列减灾方针和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提高我国承受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整治黄河、海河和辽河;构建水情、雨情测报网络;安置地震测报点;设置天气海潮气象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营造“三北”防护林,修建“绿色万里长城”。
  所有这些,无不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抗灾斗争的历史。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还要在教材内容中,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世界历史上,由于人为原因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不乏其例。例如,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光了山北坡的松林后,他们摧毁了该区高山畜牧业的基础。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枯竭,而在雨季更加凶猛的洪水又倾泻在平原上。英国的泰晤士河,历史上是一条美丽可河流。河水清澈,鱼虾成群,水面上水鸟翱翔。但是,自18世纪以来,随着两岸居民增加,工厂林立,各种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的排入,使河水污浊不堪,发出阵阵臭气。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呼吁人类走出“自掘的坟墓”,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共创绿色文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