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暴力 请远离中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莎

  摘要: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身健康的严峻现实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教训深刻中学生暴力问题,分析了中学生暴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中学生暴力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暴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55-01
  
  一、中学生暴力问题回顾
  2009年4月4日,深圳宝安沙井职业中学高二年级一名男生,将另一名男生打倒在地,并用手中的木棒对其头部猛打,动作极为粗暴;另外,该中学几名初二女生,将一女生堵在墙角轮流拳打脚踢,直至该女生蹲在墙角不再反击,才结队离开。这两段视频挂上深圳新闻网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反响。
  同样在10月,一组西安市西飞二中学生殴打一名男生的暴力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无独有偶,西安户县卫校同样曝出女生群殴事件。
  接二连三的暴力事件让广大家长、市民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种种质疑。曾经有人将青少年犯罪、环境恶化、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可见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在我国,1980-1989年间,14到25岁年龄段的犯罪比例占全部犯罪人数的70%,而15、16岁青少年犯罪案件有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一个又一个沉痛的数字敲响了我们的警钟,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危险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和冲突。学生之间的冲突会给当事人造成极严重的身心伤害,会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无尽的悔恨和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二、中学生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那么,面对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该何去何从呢?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暴力行为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诸因素,而家庭教育的责任更不可推卸。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对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大量事实证明,两类家庭出来的孩子容易产生暴力倾向。一类是伴随着家庭暴力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由于缺少关爱和安全感,逐渐形成了很强的排他性和攻击性;一类是在家庭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宽容心,一旦受挫,容易引发暴力行为,伤害周围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恶性事件近几年屡见不鲜。鉴于此,父母有责任,更有义务为自己的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让青少年远离暴力的基础条件。
  社会环境:青少年缺乏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他们是通过观察成人行为而学习其社会行为的。当今社会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可以在影视作品、报纸报刊以及电子游戏中看到血腥的暴力场面。尤其是一些港台片大肆宣扬江湖道义,无限夸大“拳头主义”,使得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们在校园中拉帮结派,崇尚暴力,制造了为数不少的流血事件。因而净化社会环境,整顿文化市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当然个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这要依靠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们营造一个朗朗乾坤。
  学校教育: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重任。当今社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深入分析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宽容心、忍耐力和抗挫力,使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抵制不良同伴的引诱,远离不良环境的干扰,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中学生。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学校教育还要注重法制教育,应要求中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跟其自身关联紧密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从而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标尺,以便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校有校规,班有班纪,特别是《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并对照检讨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断进步,远离暴力。
  自身因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裂变时期,身体上青春萌动,心理上渴望独立,思维和情感仍不成熟,容易把轻率视为果断,把冲动视为英雄,把冒险视为勇敢;而现实中有学习的压力,有对未来竞争社会的恐惧,内忧外困,很容易过激和片面,使得学生身上的矛盾极易尖锐化,而青少年在解决矛盾时最易选择的手段就是暴力。
  另外,青少年很容易失去自信;而人都需要自我的基本自信,否则很难做成一点事情。那么,青少年学生的自信从何而来呢?实践证明,拥有一技之长就能唤起人起码的自信和自尊。学习好的学生,可因考试成绩好而自信;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往体育方向努力;写字基础好的学生,可钻研书法;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钻研素描、速写乃至油画、国画等;喜欢电脑的学生,可学习制作幻灯片、动画,以至于电脑编程等等。每一条正当爱好的路上都有许多值得探索学习的东西,倘若学生能深入其中,且在同龄人中能小有成绩,那不正好证明了自身的优秀吗?如果这样,学生就会既感到生活的充实,更能建立起个人基本的自尊自信,相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无需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
  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越来越注重自我的独立发展,越来越看重同伴的友谊,如果交友不当,就很容易思想变质,走向暴力犯罪。可见,青少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还与其自身年龄特点有关。所以,要做好因势利导的疏通引导工作,使其远离暴力。比如可让青少年学生上一些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课,多参加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多看一些有激励作用的人物传记,使其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安全度过青春期。
  总之,暴力问题,应该是中学生,更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让我们齐心协力,引领学生远离暴力,迈向文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