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武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情绪容易稳定,注意力容易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敏捷,思考周到,记忆力持久,并且不易感到疲劳,同时,学习者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还抱有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会如饥似渴的学习和钻研。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需要;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3-01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情绪容易稳定,注意力容易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敏捷,思考周到,记忆力持久,并且不易感到疲劳,同时,学习者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还抱有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会如饥似渴的学习和钻研。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苦役。
一、用诚挚的情感去调动兴趣
前面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着,可以说,积极的情感是兴趣的增进剂。因为情感积极,能够增加兴趣的广泛性,使人接受刺激的来源增多,能建立和沟通多种记忆的渠道,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积极,能够促进兴趣的深刻性,使学生变得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情感积极,还能够保持兴趣的稳定性,使人们的记忆痕迹巩固持久,知识宝库日趋丰富,增进学习的情感。
现在的很多风俗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但是又有差异,比如“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中“亲戚”在古代是指内亲外戚,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人亦已歌”中的歌是指“挽歌”,这样的差异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人们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凡是他们认为美好的、真实的、生动的事物,或者是他们特别关心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相反,对于那些虚假的、抽象的、难懂的、枯燥无味的事物,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能善于运用诚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奔放的热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浓厚的未知兴趣。窦蛾的悲愤,鲁迅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绿》中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愤怒等等。
二、根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了,直接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它由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或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虽不感兴趣,但对学习活动将来的结果而产生兴趣,
从需要激发出来的兴趣一经产生,就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故教师要注意根据需要来激发兴趣,就当前看,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兴趣,
(一)利用直接的需要激发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意识到直接有用时,往往感到有趣,如有的学生平时喜欢唱歌或爱好体育活动,认为歌唱好了,可以成为“歌星”;体育活动搞好了,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考体校,甚至参加比赛,这些学生就会对音乐课、体育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帮教师要注意利用需要,因人而异激发兴趣。古代诗词皆可吟唱,现在也有把古典诗词用通俗音乐演唱的,对音乐唱歌感兴趣的可以学习唱古代诗词,当学生唱起岳飞《满江红》时,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感充满胸膛。从《诗经》窈窕淑女开始,爱情的河流从不干枯,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赞美不正是学生的现实直接的需要吗?
(二)利用持久性的需要来激发兴趣
教师应把接受教育的最终结果与他们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需要感,培养学生的毅力、恒心、和兴趣,如有的内容对学生一时产生不了什么作用,但要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将来就会产生兴趣,语文课文中的众多英雄人物,项羽的悲歌,刘邦的狡黠,司马迁为了完成“成一家之言”的《史记》甘愿受宫刑之辱,等等,这些无不对青年学生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
(三)利用临时的需要来激发兴趣
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学生又不求甚解,但考试却能考到,教师可以利用考试必考来激发学生渴望解答,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文学常识的记忆就是一例,但是,若是我们用对联的形式把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吗?如:“评‘自夸国大’,勉‘自惭浅薄’,析‘代人补靴’,俯首甘为孺子牛;嘲‘攀附阔佬’,讽‘男女同泳’,论‘皇帝免冠’,横眉冷对千夫指”(《琐忆》)
三、利用注意的规律性培养兴趣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听课不可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注意力,注意力衰减速敢,兴趣也随之消失了,所以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课开始时,学生刚坐下,心还未定,外界的干扰还未排除,注意力便会分散,随后几分钟,注意力集中,约过半小时,注意力又会逐渐下降,根据这个心理规律,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先要有“一鸣惊人”“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在学生注意力下降时采取灵活的方法加以吸引,如在上课时除了运用富有激情的导语引人入胜外,还常常在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有意识地讲错,或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结合内容插上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再集中起来。
综上所述,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操作又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绝不能死搬教条,搞一刀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