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哈 艳

  摘要: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很难看出什么问题,我们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呢?确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但是如何正确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堂;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09-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呢?
  一、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心理体验情景
  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充分运用教材载体
  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语文中有优美的诗歌、情节曲折的小说、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散文。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的真、善、美。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朗读能以声传情,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主要采用了:1.读听结合:在教学中我提供诗歌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步感受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2.读思结合: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3.读诵结合:在朗诵中,要求学生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从文章的前后联系、韵律节奏等方面,去琢磨遣词造句的优劣、谋篇布局的旨意、内在涵义的深浅、以及格调情味的雅俗等。
  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不仅重视认知发展,更重视情感的发展;既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把握住了读写听说的目标维度,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二)通过资源共享,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以境激情,人的情感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精彩激昂的导语,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画面的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进行思考、体验,指导学生全面感知抗日战争,丰富他们的情感。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日寇的仇恨!
  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习《最后一课》这一课。我这样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问题设计:
  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但他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
  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的描写,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
  三、挖掘文本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材中一篇篇
  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
  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公输》一课中的墨子是个大智大勇、心理素质极好的学习典范。学习课文时可抓住描写当时墨子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细细体味。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决心向他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拓宽教学内容,拓宽学习空间,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天地是何等广阔,语文蕴含的知识是何等深邃,语文所呈现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遏制不良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