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虞海霞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需要基本条件之一。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既有区别,也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同数学教学同步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52-01
  
  一、精心设计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开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上课开始,我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有两块长方形稻田,一块长和宽分别是7米和3米,另一块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青蛙妈妈问小青蛙哪块稻田面积大?小青蛙不假思索地回答,两块稻田的面积一样大。青蛙妈妈说小青蛙答错了,小青蛙怀疑地问:“两块稻田的周长一样长,它们的面积怎么不一样大?”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青蛙的想法错在哪里?这个问题把新旧谁知的矛盾冲突摆在学生的面前,直指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驱使学生带着满腔热情和炽热追求投入到认识新知的活动中。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些反映较快的同学把问题想得更深刻,反映较慢的同学变得更爱思考。教师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 、适当运用“一题多变”
  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还可以避免解题的思路来束缚在原有的路子上,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梨树有多少棵?在学生解答后,我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个人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为:①梨树是苹果树的40%;②比梨树少40%;③比梨树多40%;④梨树比苹果树少40%;⑤梨树比苹果树多40%。编出了形式不同的应用题。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计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是梨树的40%,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通过改编应用题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意识的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寻求变异、不按常规,对于给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学生通常都是按照教材上写的或老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基本的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利的,但是,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而发散思维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思维方式,它的形成源于学生乐于求异的心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改变学生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例如,小明今年9岁,妈妈的年龄是他的4倍,妈妈比小明大多少岁?通常学生都会这样解答9×4=36(岁)36-9=27(岁),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从而得出其他的解法:4-1=3 3×9=27(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潜心引导学生对问题实施变通,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更进一步,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四、 练习要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