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丽娜
摘要:本文试就新课程小学数学的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小学数学围绕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现象,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帮住他们提高数学的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集合,让学生从中悟出数学原理及推理演算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4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根据数学的生活化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来理解感悟数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体现了如下的特点:(1)注重学科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发挥数学的实践功能;(2)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力;(3)体现新课程数学的“学活活用”特点,做到“学以致用”;(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运用水平。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得到更为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激活他们的数学学习理解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数学学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是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所倡导的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和方法。这种生活性和有效性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还能够满足小学生的丰富思维想象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潜能。
二、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开动脑筋,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实例或者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容,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激趣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数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已满他们的学习求知欲望。创新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引导下不断地促进知识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小学数学生活性和有效性教学的运用
(一)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优化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是在生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这么说,生活是数学知识不可缺少的来源载体。学生在多年的学习感知中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笔者以为,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优化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1)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来阐述与数学相关的现象以及简单的运用原理,例如,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来制作一些框架结构;(2)鼓励学生在原理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实践,以激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3)要求学生就生活中的某些与数学相关的内容理解阐发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培养雪深过的大胆质疑精神。
(二)展现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想象思维
数学时间里在一定实践基础上而发展形成的学科。可以这么说,实践性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小学生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对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推动力。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能够所理解和亲身经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对此,笔者以为,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必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
笔者以为,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2)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在依据数学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3)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过程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教学方法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动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平实生活息息相关。对此新课程小学数学认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优化教学内容资源,一方面,能够丰富数学课程学习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从数学中的生活特征出发,不断地优化教学思维,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让现实的生活性融入学科的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张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