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红
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10)02-006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大学毕业生由2004年的280万人猛增到2009年的611万。因为扩招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高职毕业生的择业需求,尽管“精英教育”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但日益突出的就业矛盾已经使很多人产生了“读书无用”误区。以下笔者就对高职教育的就业形势逐一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改进对策。
一、学生就业形势及存在问题
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提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偏高等因素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从社会对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需求看: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平衡,高职生整体需求不旺,就业不平衡的现象较突出。技术类专业抢手,文科类专业竞争激烈。从四川高职类学校来看,化工设备与机械、化学工程、数控机床、汽车检修等与制造业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都比较受欢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英语专业、证券投资、经济信息等专业供求矛盾突出,求职者竞争激烈。
(二)非国有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据统计,我院08、09、10届毕业生近95%流向中小企业等私营经济体制,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名额寥寥可数。
(三)毕业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
1、毕业生在择业初期缺乏必要指导。部分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择业等相关问题等认识较为模糊,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或者开设课程不够及时深入,导致学生找工作时很盲目、误打误撞、毫无针对性。
2、学生的择业观念有待改进。刚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能及时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自身缺乏正确、合理的评价,就业期望值过高,相互之间攀比或择业态度消极等现象依然存在。
3、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诚信意识,造成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信任而不敢来学校招聘学生。
(四)新旧就业体制转换与高校毕业生配置方式的矛盾依然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造成思维定式是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教育被视为“二等教育”,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隐性失业显性化,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缺乏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缺少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同时在对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的宣传的层面上,缺少适合高职毕业生特点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对职业的认知与体验,许多毕业生试岗实习或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待遇、同事关系紧张、集体利益观念淡漠等不适应社会与集体的心理困难,也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严重的被用人单位辞退或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进而影响就业率。
二、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和毕业生职业规划与设计。要想促进毕业生就业,应该首先对毕业生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的指导。明确定位,全面落实毕业生的去向;与此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价值观、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明确目标,合理定位,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注重对学生就业意向的调研。
(二)校企结合,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立足于教育的职业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和教学走校企结合的路线,要让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始终不脱离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增长实战的才干。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实践证明,与企业的“联姻”,一方面可根据企业需要改革教学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际,强化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毕业生三赢。
(三)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这是隐形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完善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