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颇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如果能结合识字教学,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一方面给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笔者所特别关心的问题与研究的重点。同时,识字教学往往让教师感到头痛,儿童活泼、好动的特征与识字的枯燥形成一对矛盾,如何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既能及时认识生字,又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难点。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为例来对上述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1)联系汉字组字的部件识字,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识字教学中,有些字笔画多,看起来很复杂,学生不易记住。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其中“帮”字学生很难识记。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该字的字形结构,让孩子们明白上下结构的同时,知道下部分是红领巾的“巾”字,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就代表了少先队员,再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我们就是少先队员,要帮助别人,从而让孩子们记住“帮”字,深入理解“帮”的意义。这样,一方面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帮的“形”和“义”,并且也使学生受到道德方面的培养。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识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填鸭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而有兴趣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知识点不停地追问与探索中,与该知识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不断地被学生发现和掌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达到从点到面的效果,同时也对该知识点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更能学以致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引导作用能有机结合,就能使课堂产生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大大小小的孩子成了十足的“电视迷”。在教学人教版《胖乎乎的小手》中的“着”字时,我说:“同学们,这个字怎么记呢?”有的说,有点像“看”字,有的直接说好难记啊。此时,我避重就轻:“现在我们不学字了,休息一会,想想大家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儿狼》,喜羊羊的头上都有什么?”孩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突然会意地笑了:“都有两只角”。“那‘着’字头上的两点像不像那两只角呢?”孩子们大声地说:“像”。“原来‘着’字就在‘看’字上加上喜羊羊的两只角,多简单啊!”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原来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看动画片啊!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也大有裨益。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儿童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感性认识能力强,对身边的新事物特别感兴趣。对此我的教学理解是:适当引导,顺其自然,培养其想象能力。在教学“蛋”字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了解“蛋”字的含义,让他们把字和实物联系起来,然后问他们:“你们看见过母鸡下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看见过”我又问:“那请同学想一想,母鸡下蛋时,它的样子是不是和我们现在学的‘蛋’很像呢?请大家都说说,”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我会记住这个字,‘蛋’的‘撇’和‘捺’像母鸡的翅膀,撇捺下面的‘虫’字就是母鸡的‘蛋’”。又如教学“醉”字,通过引导,一名学生说:“我能记住这个字。左边的‘酉’像一个酒瓶,右边的‘卒’像一个人,那个人抱着酒瓶正在喝酒”,“喝多了会怎么样?”同学们齐声说:“醉”的读音。我指着黑板上的“醉”字说:“这个字就是‘醉’”,同学们说这个字真好记,再如教学“躺”字,孩子们利用已学的方法。一看他们就知道,“躺”的“身”像一个人,“尚”是一张床,人在床上就是“躺”。这样,展开孩子们的联想,轻松地记住了这些字,且记忆深刻。
  (4)结合汉字的表意功能识字。有一部分汉字有表义的功能,在教学这些汉字时,我就根据它的表义功能进行教学。比如教学“森”、“众”字,让孩子们明白,“木”多的地方是“森”,“人”多是“众”。
  (5)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识字。这是一种管用的方法,也易于学生掌握、巩固已学知识,比如“歌”“灯”“鸣”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将两个部件给加在一起。教学“邮”字可用“换一换”的方法。将“邮”的“阝”换成“油”的“氵”,这样既学习了新字,又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可以用“减一减”、“反义词”等方法进行教学。
  对生字词教学,要想课堂上不枯燥,学生记忆牢固,就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抓住孩子们感兴趣和汉字的结构特点,多种方法合理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底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