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管理策略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正云
和学生家长对教育更加关注一样,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管理变得复杂起来,也给校长工作带来了难度。现就小学校长管理策略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1)人文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管理应由权力模式逐渐向合作模式转型。“我是领导,你得听我的”,这种“命令”与“服从”的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校长要善于用情感的力量来激活教职员工的情感,要做到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相信教师,真正情为教师所系,心为教师所操,用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校长要关心领导班子成员,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有权可用,有事可干,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温暖,以愉悦的心情开展工作;三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校长要听取其他领导的观点,与他们协商后再做出决定。校长要善于团结领导班子成员,上下拧成一股绳。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搞好各自的工作。
校长要关心教职工,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工作而且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自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其特长。同时,在生活中校长也是教师的朋友,作为朋友要关心教师们的生活。生活中谁有困难,校长应在政策允许、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帮助他们。只有关心教师的生活,教师们才能和校长贴近,在工作中才能更加卖力、肯干。
(2)制度管理,培养教师的自觉性。创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也不能降低工作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要靠制度。制度对人的管理,要比用说教对人的管理效果好得多。因此,不但要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
首先,制度要程序化、规范化。制度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翁,参与学校的制度制订是他们的正当权利。所以,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定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员,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校长要根据教职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绝大多数教职员工的利益,拿出制度草案;然后在教职工大会上,学校制度的起草人应讲清相关制度制定的目的意义,对相关条款进行解释说明;再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根据讨论结果,对制度进行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递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这样,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制度程序规范,广大教职员工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支持、拥护学校的规章制度。
其次,制度内容要合理,执行要公平。对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体现“刚性”制度的“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一要做到人人平等,二要体现合乎情理。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落实有偏差,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执行、落实学校制度既要“严格”,又要“谨慎”,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正、公平。在推进学校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要程序规范、内容合理、落实公平,就能让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家校互动,落实“3+1”管理模式。我们在积极抓好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还要认真处理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办人民满意教育不能盲目追随家长的意愿,要让家长懂得教育规律、了解素质教育;让教师引领教育的主航线。
我们把家长领进校园,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家长走进教室看看孩子的学习环境,看看孩子的作业,和老师面对面;举办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讲解家庭教育的误区,告诉家长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怎么配合,让优秀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校长应主持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和校长面对面;还要公开老师电话、校长电话,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多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拉近距离,理顺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家长参与到了学校管理中来,形成校长、老师、学生及家长“四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真正落实“3+1”管理模式。
常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对学校具有的影响力,同时给校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校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才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使管理收到更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