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厌学的现象研究与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晓翠 安洁 霍秋菊
摘 要: 当前,厌学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本文在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随机抽取两个年级进行关于厌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大学生厌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厌学现象 解决对策
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就业机制发生巨大转变,随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态度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厌学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教育教学实践明确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增强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组选取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二英语专业学生,约25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约55%的同学来自农村,约45%的同学来自城市,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反映出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看法。设计问卷调查,涉及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各方面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增强了调查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本次研究作出全面更具说服力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厌学现象;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背诵单词课文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忙于勤工助学、学生会、社团活动,不能安心学习,荒废了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泡网吧,玩网络游戏,谈情说爱,经常逃课等。大学生厌学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应正视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催生大学生“厌学症”
(一)影响大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之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作为西方文化的学习者,大学生更易受到西方文化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加上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新读书无用论(罗竞红,2008)等各种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降低,产生厌学现象。
2.就业现状。大学生中普遍抱有专业就业不乐观的心态。调查结果显示:约46%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很差”,仅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很好”。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后寻得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直接影响到学习情绪。我们的调查也直接验证了这一点,调查中约37.5%的调查对象反映,因毕业后就业形势不乐观而产生厌学现象。
(二)影响大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之学校因素
1.教材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调查结果显示:约67%的调查对象不满意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正在使用的教材。例如,就课程设置而言,约6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不够深入,专业教学涉及的领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不同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
2.教师授课方式传统呆板。约27.5%的调查对象很不满意目前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调查显示,约66.5%的同学更希望采用教师精讲与学生交流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而目前,我国高校更多地采取传统的、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李夏,2008),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磨蚀了学生的激情与个性,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沉闷、趣味寡然,致使学生厌学。
(三)影响大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之家庭因素
1.部分家长包办子女专业选择。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于主观,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子女的未来,很多学生选择大学专业并非本意,而是迫于家长的要求,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专业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2.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忙于做兼职,不能安于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厌倦学习。
(四)影响大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之个人因素
大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固然有着深刻的学校、社会的原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个人因素在发生作用。
1.学习动机不明确。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便丧失了奋斗目标。因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缺乏动力而形成的那种大学四年混一混的心理,一味追求享乐和潇洒,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
2.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每日学习时间极为有限;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意志力较差,沉湎于网络等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部分学生由于抗挫能力不强,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特别关注,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不适感;部分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心理上处于消极防御的状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务上。
3.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中学,大学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要求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锻炼能力、扩大知识面所需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厌学。
二、解决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社会层面
针对大学生而言,社会要确立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主流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同时,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渠道,开展例如义务支教、中外学生联谊会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以及开通更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专业就业的平台,增强学习信心。还要大力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一方面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大众传播手段宣传先进知识与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时代精神,以积极健康的主旋律催人奋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刻苦学习的动力。
(二)学校层面
首先,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符合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即辩证适度原则;实现素质教育目的原则;适合身心发展原则;社会生活发展需要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课时分配比例合理原则;开放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合理的课程设置内容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踏入社会做铺垫。其次,要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课程结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的核心”。具体来说,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从学生的需要与发展出发选择合理的教材及选择开设合适的课程(王伟,2009),如开设多方向专业课,既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又满足不同科技文化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改进教师授课方式。教师要营造、创设一个交际小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情景会话表演,克服部分学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交际机会,让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成为可能,让学生轻松、自信地学习英语。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抓住兴趣这一主线,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想方设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之火。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原理给学生指导如何快速记忆单词,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记忆,如猜字谜、填图表、单词接龙等。另外,也可利用单词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教师可通过朗读比赛、阅读理解比赛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家庭层面
家长要努力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多关心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及时帮助子女调节心理问题,鼓励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配合学校,促使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自身
首先,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准确定位。大学生要明确专业学习的要求与目标,培养专业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人生发展规划;确定正确的是非观,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盲目崇洋媚外(申鸿翎,2006)。其次,增强自律意识。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锻炼自我管理能力,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再次,加强承受能力的培养。增强抗挫、抗压能力,理性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冷静审视自我。最后,学会学习。大学生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式,建立趋向于目标的步骤,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如地开展学习,并能及时反馈,进行自我调控。
参考文献:
[1]罗竞红.试析当前影响大学生厌学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2008.9.
[2]李夏.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8.11.
[3]王伟.以学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改革[J].教学园地,2009.12.
[4]申鸿翎.结合英语专业特点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6.
本文为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英语专业学生厌学情绪的研究与预防,项目编号为10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