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促进了學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但是,这也引发课堂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两级分化;学习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及理性思维的学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融入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内涵
“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较为常见,主要是指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一个班级中优秀生与学困生的数量进行对比可知,人数较为相当,学生不是很优秀也不太差占多数,但是该种情况在一个班级中属于正常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受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影响较大,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出现极端,增加了学困生的人数,拉大了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
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新教材相较于老教材而言,减少了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内容,增加了学生需要感悟的知识点内容,引发一部分学生出现喜欢数学,一部分学生出现不喜欢数学的情况,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峻。其次,受学生自身影响。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这种差异也随之而发生不断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引发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最后,受教师影响。若一个班级中后进生的数量越多,教师的耐心则会越少。由于不同教师之间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
三、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解决对策
教师应清晰了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重点教会学生基本的概念、算理及计算方法等,可不要求学生掌握太难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重点培养学生解决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快速发展。其次,调动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将个性化教学方法融入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以确保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学科。不可忽视差生,因为差生是引发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下多做练习题,以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最后,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优秀、中等及基础三个层次,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选择一些高难度的习题进行练习。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层次的基础上掌握一些重难点的数学内容。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掌握一些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即可。通过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有助于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两极分化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从根源处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速读(下旬),2018(9).
[2] 李乐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的思考[J]. 明日,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