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才高消费现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人才资源这一重要的资源,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成为了许多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人才高消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才高消费的内涵,阐述了我国人才高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人才高消费采取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人才健康有序成长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人才;高消费;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3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抢人大战,特别是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才之间的争夺战更是激烈。部分企业招人,动辄学历需要博士、硕士、MBA等高层次,对于专科学生而言,就业市场越发狭小。如此多的企业是否真实需要这么多高学历人才呢,我国现有的人才资源经得起“高消费”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那么,引起“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中专生靠一边站”困境的原因又是什么,值得深思。
   1 人才高消费的内涵
  人才“高消费”,顾名思义,指的是对于某项工作而言,本可以招录学历低一些的人便可胜任,但企业非要招收高学历者;或一时工作并不需要,也要招收一些学历高的毕业生,原因堂而皇之为人才“储备”。这种用人高消费、妨碍人才的合理使用,本质上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才高消费”问题,其直接受害者是中专、大专学校及其毕业生,但随着人们经济社会“消费水平”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也开始感到“深受其苦”了。
   2 我国人才高消费现状
  目前,人力资本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70%,而我国的贡献率则相对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近些年这一数字也在不断的攀升。但是,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却出现了被称为“贫穷的奢侈”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据报道,广东一家较有名的高科技企业在招收工程技术人员时,开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要硕士以上文凭,包括公司前台负责接电话的员工。南京一家公司招聘擦鞋员工,开出的薪资条件是千余元,应聘条件则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在如此待遇和要求下,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中竟有26%是大学生。某银行招聘保安,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大专学历。有的企业招聘要求即是具有博士学位。党政机关似乎也不甘落后,一些部门干脆广发英雄帖,面向全国为党政机关处级岗位引进博士若干名,海归若干名等等。人才市场形成奇怪的用人局面。但是,是否所有的人才招聘之后都得到充分利用。在我国某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录用了一大批学历高的人才,可是在职期间却不能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专长,将大学生当接待员(实际上是门卫)、研究生去点钞票、博士生去卖洋药等。这些高学历人才成为了企业摆设的“花瓶”,最大的用处是在企业作年报或是对外宣传时,在统计数字上十分光彩,成为了企业人才业绩的一个成果,用来支撑企业门面之用。这些怪相为企业发展埋下了很深的后患。
   3 人才高消费暴露出的问题
  人才高消费这一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人才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用人观念。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者是全社会来说,对人才层次的需求是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对低学历层次的人才需要量其实最大,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这样才能够实现最佳的人才组合,使人力资源配置能够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然而,有些单位对人才的层次配置理论理解不清,存在错误的用人观念,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选人用人唯“学历至上”而不是“能力至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二,人才高消费导致人才的高浪费。有数据表明,我国在受到初等教育的每5300人中才产生一位博士,换算一下,这相当于每投入3580万元才培养出一位博士。对于海归高层次人才,更是个人天资和勤奋的产物,是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个人家庭经济的巨大投入。让这些高级人才改行换辙,在就业上降格以求,就是一种严重浪费。可见,人才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对于国家和社会整体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第三,助长了跳槽现象。正是因为企业不需要如此高的学历人才,或者人才被企业录用后发生学历与所从事岗位不相匹配现象,造成了人才不受重视,或者自身作用得不到发挥,他们就会通过“跳槽”来进行职业再选择。当大部分群体发生此行为时,则会助长“跳槽”问题。
  第四,教育设置不合理。造成许多大学生竞逐一个低层次岗位也暴露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设置不合理问题,文科比例设置较低。而就业岗位中,文科所对应的第三产业则是覆盖大量就业的,以企划、公关为代表的软人才是社会中所急缺的,由此造成了理工类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而文科人才短缺的问题。
   4 应对人才高消费采取的对策建议
  (1)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当今的发达国家,选才用人大多已告别了以学历取人的传统,扬弃唯学历人才观,提出能力主义人才观。而我国之所以出现人才在资源配置上的错位和浪费等人才高消费现象的主观层面原因即是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差,因此,首当其冲的是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树立合理的用人之道,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他们才是企业用人的主导者。只有大家思想观念得到科学统一,才能避免人才出现“大材小用、怀才不遇”的悲沧之感。
  (2)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作为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自身被高消费的乱象,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我定位清晰。勇于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在大城市或者小城市就业,如果在大城市找不到与自身知识背景相契合的工作,可以选择去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基层等就业;在就业企业选择时,不能因为企业性质而有所偏重,如仅仅因为国企或者公务员队伍,而放弃自身专业可能给国家社会带来的贡献和发挥的作用。正确的自我认识,才能找准自己的奋斗坐标,最终踏上成功之途。
  (3)政府和学校要通力合作。要想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被高消费,其中关键在于如何使供需双方达到平衡。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双方密切合作、沟通有无。学校专业设置、学科结构要依据社会需求来适时进行调整,抹平大學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而其中政府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带动就业潜力,畅通各行业求职者就业渠道,使大学生更加便利地获得到招聘的有关信息,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就业环境。
   5 结束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国际上知名企业大都遵循这一理论,这一本该是为许多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的理论,即为提高人的能力而投入资本,投入的越多,收益就越大,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可以说,我国企业人才“高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违背了上述理论,出现了人才观上的偏倚。
  综上,人才高消费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人尽其用的效果,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采取积极举措,致力于我国人才健康有序成长,最终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行滨.让硕士就业更顺一些[J].协商论坛,2015,(8):34.
  [2]郑予捷,樊胜.“高学历、低就业”的困境与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10,(03):178-181.
  [3]朱玲.人才高消费,巨大的隐形浪费[J].金融经济,2013,(07):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2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