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它必然也会受到大社会的影响。我们所要探讨的攀比现象更是如此。攀比现象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有碍现代中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它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文化素质,比团结友爱,而是变着法儿比吃、比穿、比打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良的攀比之风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令人担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此现象有所了解并加以教育,學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的攀比现象加以矫正。
  关键词:攀比;比较;心理;矫正;教育
  菁菁校园之中,攀比邪风劲吹,豆蔻年华之际,斗富恶习盛行。而且攀比斗富的版本,一日一个新花样,升级速度甚至堪与电脑病毒繁茂期间的商业杀毒软件相媲美。同学间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文化素质,比团结友爱,而是变着法儿比吃、比穿、比打扮、比排场、比玩乐、比私家车、比居家楼盘、比父母的官阶和钱包。且不说耽误学习,分心乏术,一些孩子仗着父母有钱有势,便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常无视贫困学生的存在,别人说话不搭理,别人有事不帮忙,长此以往,同学间正常的人际交往便受到阻隔,正在形成中的人格个性无形中也被扭曲了。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家境较差,爱与同学比较,又总觉得自己底气不足,于是乎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经常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长此下去,他们将走向何方?很多学生因此而丧失了学习的斗志和信心,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忧心忡忡。现今社会,攀比心理普遍存在,危害多多,不可小视呀!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克服攀比心理?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呢?我觉得,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才是当务之急。
  一、攀比心理学探析
  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的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攀比也是如此。攀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也是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时尚的东西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一方面,中职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身体迅速发展,对身边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思维能力缺欠,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若不加以正确引导,虚荣心会逐渐膨胀,心理产生价值偏移,必然导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时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怎样使这种比指向积极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位中职学生必须思考和弄清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职责和义务。
  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学生相互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格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完善,都是每一位同学作为个体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就得与社会与人广泛接触,便会有大量好的和不好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同学们的大脑,而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学生往往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而好奇成为第一需要。社会上的攀比之风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社会上很多明星作秀的攀比,成了学生攀比的榜样。于是乎将头发染成花的,好好的牛仔裤挖几个窟窿。
  二、攀比矫正
  首先,克服攀比心理,家长要率先垂范,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把握好四个字:“适度消费”。该花的钱,父母不会吝啬;可花可不花的钱,不妨适当节制,把钱花到“刀刃”上;不该花的钱,要坚决不花。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就能远离攀比,杜绝不正当消费。在教育过程中,以孩子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信、和谐的家庭环境。往往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不容易进行攀比。
  其次,我们老师要正面引导,加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校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常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她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熟读经典,如《论语》、《增广贤文》等,在圣贤的引领下,孩子们自然而然能明白诸多道理,无需过多的言语。他们深知,在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个性完整、有所追求、与人为善的孩子。正是这样,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步步形成了。
  我身边的类似的成功教育范例很多,给我启示颇多。还记得有一个旅游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家境不太好的同学,父母亲都在学校食堂里当勤杂工人,但她却穿着一身的名牌服装,从不到学生食堂吃饭,平常不是吃泡面、零食,就是想着法子到外面吃。问其原因她承认是虚荣心在作怪。这名女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她也觉得那些衣服太昂贵了,她也清楚经常吃泡面、零食对身体不好。但她觉得如果不跟上名牌的潮流就太落伍了,还有就是父母都在食堂打工不体面,丢她的面子,好像自己忽然就比别人矮了一截,所以她在自己也很矛盾的情况下,还是让家里给她买了一些名牌衣服和一些垃圾食品。但是当她一身名牌出现在同学们中间的时候,她自己倒觉得很不自在,往日的那个天真活泼,朴实大方的她一下子在老师和同学记忆中消失了。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很快的认识了自己的问题,重新成为班上一只可爱的小燕子。显然,盲目攀比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利的,而理性的比较才是我们中学生真正应该提倡的心理模式。
  当然,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看比什么,怎么比,把握“尺度”最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物质上盲目攀比。
  此外,通过自我教育,突破认识局限,增强自信。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自我调节,或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或在极度疲劳时给自己放假休息,或者干脆换一个学习生活环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不卑不亢,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改“不良攀比”成“合理比较”,找到正确的参考点,全面提高自己。
  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信,只要人人自勉,端正态度,我们一定能够营造出一种既和谐平等又健康轻松的社会氛围。但愿我们的孩子少一点虚荣,多一些自尊;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盲目攀比,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点物质享受,多一些精神追求。总之,要想杜绝攀比之风,必须从根本做起。需要家庭、学校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健康的人格,才能避免与人盲目攀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