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秀丽
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乡一级的农村学校而言,家庭条件好些的基本去县城或更好一点的学校,留下的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和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这类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多数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独生子女一般固执、自私、不爱学习,性格孤僻,而留守儿童从记事起基本就不在父母身边,教育他们学习、做人难度较大。这些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成绩一般不好,没有远大的志向,基本是那种上一天学混一天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头等大事,因为一个班里,如果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那么这个班的教学、学生生活、纪律就会很混乱。转化后进生,这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难题,下面我就个人经历简要谈谈看法。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首先要尊重后进生。后进生一样有自尊,人格上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是有主见的,要在思想上转化他们,促使他们好好学习,首先要给予他们赤诚、温暖,把他们当朋友,切不可居高临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牵着他们的手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对未来没有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待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引导,想尽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投其所好,鼓励他们先学习适合他们并感兴趣的学科,明确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学习重要性的具体实例,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确实重要。一定要把他们的思想引到正确学习的路子上来,在他们有进步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愿意学习,这时还要及时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尽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一是靠老师课堂上教,二是靠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只有会自主学习的人,才会学得更快、更好。
其次对待他们要热心。“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暂时落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灰,无所依托。如何让消退的学习热情逐渐升温,恢复青少年应有的“热力”呢?用“热心”助燃。记得我带过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学生纪律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目标,在读到第四册期中考试后,给我留下一封信就回家了,信中说:我没出息,无能,不是学习的料。从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学习已经灰心了。这是一个留守学生,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也就几天,平时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知道后,给他写了两封信,以同学和班主任的名义写的,在信中,我没有一句责怪的话,都是和他谈人生、谈理想、谈为人父母的义务,也反复强调责任,并没有多谈上学的事。还做了两次家访,第一次家访,我只是强调青少年应该接受教育,法律规定有这个义务,同时也是权利。过了几天,我打电话去,知道他生病在家,又去家访,还带了药,进门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很感动……通过我的努力,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期末重新出现在教室里,而且在一年后的中考中,数学考出了122分的好成绩,给家长、给社会、给他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看到他进入高中还是成绩很好很稳,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后来他顺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回顾这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我欣慰做了一个教书育人者所应该做的,真正体会到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最后要投其所好,在班级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小知识竞赛。竞赛是一种短兵相接的竞争,特别是体育竞技,后进生一般都对体育感兴趣,在竞技比赛中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可引导他们把那种好强好胜不服输的精神用到学习上,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改掉散漫、懒惰的坏习惯。我就遇到一个姓黄的学生,他高个子,他从体校转学来的,可以说是被那里开除了才到我们学校的。他除了体育外,对文化课简直是一窍不通,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讲话,和同学说一些与学习没有关系的事,几个科任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他经常动手打人,欺负弱小,很霸道,谁都不怕,是个娇生惯养的独生子。我了解情况后,先和他谈。没等我说话,他就说:“老师,你别说了,我就在这里等着拿毕业证,然后就当兵去。”我没对他作出任何的评价而是说:“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情。”他来劲了,说:“什么?”我说:“我想让你当体育委员,并且想在期中考试前组织我们班同学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具体事项你来安排。”他惊讶地说:“我行吗?”我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事后,他开始作计划,整个比赛前后,我只作旁观者,偶尔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他做得非常出色。这个时候,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我在班上略为夸张地表扬了他,后来,他在纪律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各科成绩都有一定的进步。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没有像赤脚医生那样“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而是找出病根,标本兼治,这固然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的人民教师来讲,也不过是“忠之属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