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设教学平台,呼唤主体回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彩虹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说过,音乐教育“培养听觉才是最重要的”。的确,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欣赏越来越受关注。音乐欣赏课成了教师带领孩子们在音乐殿堂中博古通今的最佳途径。因此,更深入地走进音乐,与音乐进行心灵对话,成了音乐教师――音乐文化传播者的共同愿望,更是孩子们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下面,我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谈看法。
  一、巧妙导入
  音乐欣赏课,导入是关键。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欣赏时的心理状态的好坏和参与程度的深浅。教师在谙熟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导入一个优美的意境,在这种“美”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就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浓厚、创意新颖。恰当的情境设计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前,师生首先共话“母爱”,当孩子们沐浴在博大母爱中时,音乐悠然响起,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温馨氛围中,正所谓“水到渠成”。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以诗歌、名言导入、布置场景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自然、简洁、巧妙为佳。
  二、视觉感知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人都乐于欣赏。如果把音乐的旋律美和美术的画画美及多媒体的动态美相结合,通过听结合看,由抽象思维转入形象思维,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
  例如: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插图,然后引出:“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的白云不动了……”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内容,为新歌教学创设了美好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形象并加以动态演示。在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中,我运用多媒体对音乐的情绪、内容,通过相应的形象画面进行说明、衬托,其形象化的背景和故事的发展使音乐内容具体化、深刻化,大大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单纯听觉艺术所达不到的效果。
  三、聆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倾听者通过每一次的悉心聆听,让美妙的旋律缓缓流进心田,从而唤起丰富的联想,润泽心灵。在欣赏课堂中,“听”永远是无以取代的“主角”。
  那么究竟如何“听”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呢?我想,应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器乐、判断层次,还可以是感受乐曲的情绪等。对于他们爱听的部分,可以鼓励他们先回忆然后重点欣赏,再谈体会。这样,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形式,就是一堂深入且有声有色的欣赏课。
  四、畅所欲言
  与文学艺术相比,音乐堪称人类的第二语言。虽然它仅仅是通过抽象的节奏、旋律及和声等来表现音乐形象。但是,正如一位著名音乐家所言:“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在音乐中寻找到。”音乐蕴涵了世间万象。孩子们听到音乐后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感悟、联想,有时就是“好听”“我喜欢”“我快乐”等最浅显的感觉。这时,教师不能错失良机,而应及时鼓励他们把体会说出来,并且肯定他们的回答。因为,也许就是这份最初的好感,会潜移默化地带着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所以,我上欣赏课时,就十分注意鼓励学生“说”。
  记得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一《雪橇》时,我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方法。“听”“说”结合,循序渐进,结果出乎我的预料,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要求再次欣赏俄罗斯风格的民歌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毕竟,初次欣赏时,他们曾一致认为此曲的风格很难接受。当然,由“很难接受”到“喜爱”的转变期间,教师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既要是忠实的倾听者,又要是亲切的引导者。
  五、学唱主题
  正如走在熟悉的道路上悠然自得地欣赏风景一样,熟悉了音乐旋律,我们就能完全置身其中。然而,对于习惯了简单歌曲的小学生而言,有时欣赏的曲目往往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只通过“听”来熟悉旋律实非易事。这时我们就要抽出乐曲主题,重点练唱。因为,主题体现了乐曲的基本思想情感,是全曲的命脉、缩影和变化发展的基础。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例如:在欣赏《潜海姑娘》时,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哼或带母音唱。那深情的歌声恰似浩瀚的海洋,令人神往。如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我先让他们欣赏李双江演唱的《船工号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齐唱协奏曲中的“船工号子”,并且也用号子的形式调度全班。我们齐心协力、斗志昂扬,仿佛就是那船工搏击在奔腾不息的黄河之上。我想,这种经历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定然能够激发学生深入聆听时更丰富的联想。
  六、精编活动
  根据音乐情绪创编一些与音乐欣赏课相关的活动是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促进欣赏能力在层次上的提高。前几个环节都注重情知两方面的交融、互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应该让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还应启发他们对乐曲进行再创造。学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就可以跟着旋律击掌、拍腿、拍肩,等等,还可以画出旋律线条或简笔画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创编舞蹈、伴奏等,让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其乐融融。
  音乐欣赏课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在于随机创造、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实践、去创造,那么音乐欣赏课就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