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萍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下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如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通过谈话导入,在创造了宽松、愉快、和谐氛围后。提出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例如: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后,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为什么要送我木雕小象墩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说是我们朋友呢?这体现了什么呢?这样就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轻松有趣,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围绕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质疑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导向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完成学习任务上。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习完课文内容。要培养学生会问、善问。在教学中使学生所有的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①文章写了什么?②是怎样写的?③为什么要这样写?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在预习课文、在课上阅读课文时有的放矢,围绕学习任务去设问质疑,边读边提问题并记录下来,再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意见分歧点、在理解课文的关键点、在学生的兴趣点和文章的高潮点质疑,讨论交流。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