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深度对话,师生共铸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利
当我们刚开始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时,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因为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课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标强调人文性、独特的体验,把学生做为一个大写的“人”来教育,这使语文课活力倍增,并使课堂不断出现精彩。
在一年一度的“金堂实验小学磨课――评课――说课”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课堂内外感人的故事。虽然课已经结束,但有一些场景仍历历在目,愈久弥新,有一些人和一些故事仍然感动着我们,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请一道去点击吧!
场景一:《一枚金币》,从心底去体验“受不了”
地点:教学楼三楼四年级十一班教室外
人物:分管教学的领导、各年级语文老师、主讲老师吴小燕、四年级十一班全体学生
下课铃声刚响起,李校长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全体听课老师,非常激动地讲:“大家抓紧时间小聚一下,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如此激动,原来,刚刚吴小燕老师上了一堂《一枚金币》的课,这节课上得十分精彩,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特别是李校长曾在三小参与过这堂课的赛课研究,其中有很多话想和大家交流,于是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一幕。而这一幕从开头到“磨课――评课――说课”活动结束,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短暂的小聚,激情地飞扬。
让我们来感受关于儿子“受不了”的理解:
师: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当牛做马”?
生:儿子像牛、马一样干活。
师:牛、马干的是什么活?
生:粗活、重活、脏活。
生:牛马走不动时还会挨主人的鞭子。
师:那儿子这一个星期是怎样地当牛做马干活的?
生:干得汗流浃背。
生:干得手上起了血泡。
生:可能干累了、饿了,主人还要让他继续干。
生:也许他割麦子,手受伤了还得割麦。
生:他背砖头,累得直不起腰还得背。
生:他吃不饱,睡不好,累死了,为了那一枚金币还得坚持再坚持。
师:就这样当牛做马整整一星期,才挣来了一枚金币,这是多么的 。
生:不容易。
师:这是多么的 。
生:艰辛。
师:让我们把有关儿子挣钱的艰辛的句子读出来。
生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师:儿子忍饥挨饿,才换来一枚金币,而父亲却把这一枚金币扔进了火炉,儿子着急地喊道:(生读)爸爸,你疯啦!
师:儿子当牛做马,忍着辱骂、嘲笑,才换来一枚金币,而父亲却扔进了火炉,儿子生气地喊道。(生又读)
师:儿子不仅受着身体的折磨,也忍受着精神的折磨,他终于挣来了一枚宝贵的金币,而父亲却扔进了火炉,儿子愤怒地喊道。(生再次读)
生共读三遍。(分别读出着急、生气、愤怒的感觉)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与文本对话。”吴老师充分利用孩子对文本的体验,悟出儿子挣钱的艰辛,达到对一枚金币来之不易的理解,体会儿子当时的心情,并把这一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场景二:《王冕学画》,“读前想后――读后想前”
地点:二年级七班教室
人物:分管教学的领导、各年级语文老师、主讲老师王静、二年级七班全体学生
孩子稚嫩的读书声传进每一位听课老师的耳朵,听起来是那么动听。这是二年级的孩子正在上《王冕学画》,老师正在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为了了解每一位孩子读书识字的情况,老师要求每一位孩子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细心地考虑到句子留给孩子的印象,既检查了孩子识字的情况,又理解了关于句子的概念。真是一举两得,提高了效率。
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这样既明晰又有深度的教学时,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如何勾画时,我们被老师课堂上的细节深深地感动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就这样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如何学习,这是多么重要啊!
场景三:《丑小鸭》,在对比中感受成长
地点:三年级八班教室
人物:分管教学的领导、各年级语文老师、主讲老师黄长兰、三年级八班全体学生
一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在教室里温情演绎,这是三年级八班孩子正在上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的故事。
师:请孩子们默读,用笔勾画出有关丑小鸭样子的句子。
生找词勾画。最后概括出:又大又丑。
师:具体从哪些方面写出又大又丑呢?(生回答分别从毛、嘴、身体等方面。)
师:你从又大又丑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他出世很艰难,要比别人多好几天。
师:这种先用“又大又丑”概括出特点,后来又从毛、嘴、身体等方面分别介绍,就叫总分的写法。
接着老师又联系写“秋天”进一步说明可以怎样写。由学到教,再到导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师:后来怎样呢?
生:变成了白天鹅。
师:请勾画出有关写天鹅样子的词语,并读一读,批注你的体会。(生勾画,批注)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天鹅?
生: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师:默读3、4自然段,白天鹅经历了哪些遭遇?
通过孩子们对丑小鸭前后的对比,孩子们既感受了丑小鸭的遭遇,又理解了变成白天鹅的惊喜!我们从孩子们的回答声中,体会到了关爱、同情、理解,感受到了小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丰富!
场景四:评课
地点:四楼多媒体教室
人物:分管教学的领导、二十五年以上教龄老师、担任评课的老师及各教研组长
王崧舟说:“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评课大体上也是这样的,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通过评课可以为解决课堂问题指明方向、指点迷津。
大家都说,二十五年以上教龄的老师,这是实验小学最宝贵的财富,她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毫不保留地呈现给大家。大家在这里进行着磨课后的说课活动,严肃认真,议论纷纷,气氛异常热烈。夏祥川老师还把自己的磨课体会制作成CAI课件,使大家深受启发。
评课语录:(节选)
评《中国结》上出了何老师特有的韵味。同时,如果能在“风韵”和“神韵”上再进一步比较,那将更好。因为风韵指风度、韵致;神韵可以是气质、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的精髓等等。当我们最初认识中国结时,还不是十分了解她,但我们已被她那特有的风韵吸引住了。当我们学了全文,我们更深地了解了中国结的象征意义,她具有东方的神韵,这里的东方神韵是指东方文化的精髓。所以,文章在之前用的是“风韵”,最后用的是“神韵”。
……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课,磨出好课,老师们费尽心思,在磨课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步骤的实施中,足让教师受益匪浅。通过借阅、查寻资料、撰写说课稿等,同时又围坐一团几经推敲。在磨课教学中,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自己的教学平台。教师除了在评课过程中收集到反馈信息,同时也从学生的身上找到了突破点,吸取上次教训,从中注入更多的营养,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虽说上课很痛苦,但是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辛苦的备课、上课过程,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该如何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堂课,学会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无数次这样的磨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本届“磨课――评课――说课”活动虽已结束,但研究与讨论仍然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继续……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