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贵

  摘 要:新课改下的农村数学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既有教师自身的教学问题,又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布置作业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来促使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最终实现农村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一、分析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该堂课的重点内容,忽略了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教育。在教案上,不能有效地体现该堂课的有效组织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不够。一堂课下来,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定理、公式、例题、习题、讲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练习的时间是很少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为真正的运用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在教学上,农村教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不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现自主创新的特点,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等。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存在不扎实的现象。很多学生对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等理解能力较弱、掌握的力度不够。学生自身存在个性差异,且这种差异性比较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数学学习,导致低分人数不断的增加。学生严重的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对于教师在课上课后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呈现出“一天无所事事”的现象。由于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题海战术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应付中考,因此造成学生严重的作业负担,导致学生陷入重复的做题当中,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信心、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理解、推理、把握、复述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就算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也不能严谨、有序地叙述、解答出来。总之,农村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升农村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喜悦和快乐是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1 ]。作为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注意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且还要对此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启用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由于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甚至更偏远的地区,其家庭生活都是比较贫困的,还有的学生家没有电视机、电脑之类的,导致他们孤陋寡闻,加之这些学生几乎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连最近的县、省也没去过,这就造成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缺乏严重的感性认识。
  2.优化教学结构
  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某些例题,同时还要将学生引入生活、环境中去亲自体验、亲自学习、亲自感受,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真正地感受其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亲自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不断地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通过这样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被动处理转变为自主处理问题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上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具有选择性的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以及课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
  (1)抓住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才能体现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2],重点的突出,使学生在思考上不会出现偏差。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的时候,通过剪、拼两方面入手,在学生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引出三角形中什么是中位线。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并让学生将它剪成两个部分,再将其旋转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拼法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剪纸痕迹位置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尝试着给该段命名,再直观猜想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论证该理论。
  (2)抓住教学的难点
  难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对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型的教学,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升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分散教学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促使农村数学教师完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分式运算这章节的相关内容时,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分母为多项式的异分母进行加减。既然为多项式,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对多项式进行正确的分解,并能从其中找出准确的最简公分母,加减之后再进行约分得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难点进行分散,接着对通分、约分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再对分母为异分母的分式进行教学。
  (3)抓住教学中的疑问
  适当的疑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当中的知识疑点就是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呢?负数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的相反数。从字面上理解,学生已经被绕进去了。此时,教师需要举例:+2和-2这两个数虽然数字前面的符号不一样,但是说明了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一样的为2。我们就将这个距离叫做+2和-2的绝对值。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的脑海中产生了疑问,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过学生在此时很难解答这个问题。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找到一个原点距离为2的单位长度的点”,这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攀越的台阶,顺藤摸瓜就能知道+2和-2的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最终引出了绝对值的概念,通过节节相扣,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还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课内外数学作业是对教学知识的有效延伸,不仅能深化和巩固课堂数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算技巧。布置合理的、合适的课内外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那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如何布置作业呢?第一,课内外作业要具有代表性。每堂课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找准知识的主干,在课本中或者是相关资料中找一些典型的作业,让学生独自或者是共同讨论完成,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创设具有层次性、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课内外数学作业,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关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和体现,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布置具有实践性的数学作业,促使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作业学习一些常规的生活能力,从而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选择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阶梯的作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作业。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教与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4.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借助有效的时间开展有效的训练,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速度。其次,学生思维质量的训练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外还要充分的利用有效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数学思路的讨论,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剖析,选择简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和习惯。最后,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对已知相反的过程进行思考,从而拓展思路,并从中找出解题方法,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敏.让学生在探索中展示自我:谈教科书中一道习题的探索.中学数学研究,2009.
  [2]王冰.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茅塘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