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进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对弱势群体也就越发的关注,易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渠道对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做出归纳总结,为以后在体育教学和体弱学生的终身体育培养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
  
  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不利的一面而忽略其好的一面,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家长去正确地引导,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有利的一面:坚持不懈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中不利的一面:自闭心理、偏激与逆反心理。由于生理上的残缺,于是就出现了体育老师要求其参与体育运动,学生要么不参与,要么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就是体育教师申明体弱学生不应该参与的体育项目,该生偏要参与的事情,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在平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对体弱学生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以及恐惧心理。在体弱学生面前,最难的问题也许就是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问题,正常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对于体弱学生而言,不仅要暴露自己一些身体上的缺陷给其他同学看,而且自己还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本来在日常生活中就比别人付出更多,因此在体育参与这方面就会自然地想到其中需要的努力与艰辛,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二、开导与教育
  
  体弱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开导与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责任,而是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共同来完成。
  1.注重感情沟通,发挥人格魅力,树立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真诚的关心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从而从自闭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渐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来。同时,学校创办规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完善心理咨询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为弱势群体学生举办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弱势群体学生形成科学的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
  2.循序渐进
  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注意选择体弱学生体育参与的内容,安排体弱学生适宜锻炼的项目,做到体弱学生能够接受,循序渐进。在课堂中多讲授一些体育锻炼的功能与好处,以及平时自己锻炼的注意事项,促使体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于拒绝参与或者惧怕参与的同学可以与其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沟通进行共同教育。
  3.榜样激励
  在同学中间找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体弱学生作为榜样,激励他们。组织体弱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体弱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没有必要自闭和恐惧,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要通过交流,促使残疾大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4.武装思想
  由学校组织,针对体弱学生每年开展一次“终身体育”思想方面的理论课学习,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与体弱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相关心理咨询教师沟通,找到最好方式,使体弱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更好地做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5.注重体育保健课程教师的培养
  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面将以体育保健课程相关知识为主,培训内容增加特殊教育、心理和医学等方面的一般训练,逐渐培养出体育授课、心理辅导、运动医疗等各方面都有一定成就的专业型教师。
  综上所述,高校体弱群体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坚持不懈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自闭心理、偏激与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等心理特点,其中也互有利弊,需要体育教师和其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的共同努力,取长补短,使每个高校体弱群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WorldEducationForum.TheDakarFrameworkforAction,2000.
  [2]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剑波,冯飞芸.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54.
  [4]李华平.论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06,22(2):94-95.
  [5]刘永峰.高校保健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学刊,2001,8(8):115-117.
  [6]张琦.对残疾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1997,4(1):16-17.
  作者简介:
  陈进波,男,湖北天门人,1979年12月出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