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诗词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娜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诗词教学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想象感悟、体会,把自己融入诗境。作为教师应明确,所谓师之道,重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关键词:新课标 诗词 学生 探究 鉴赏 能力
诗词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词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迫在眉睫。我一直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着,不断地尝试着。我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课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诗人和时代背景,吟诵内容,又布置学生搜集李清照的材料。在课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我先用“抓住题眼法”从词中挑出一句,做示范性的鉴赏,要求学生用其他的方法对剩下的词句进行分析鉴赏。这样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在课堂交流中取长补短。知识面宽,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用“知人论世法”分析;知识底蕴特别丰厚的学生,就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知识积淀,用“联想想象法”进行鉴赏。在学生讨论发言时,我也积极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思维积极性,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能够触类旁通,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单一鉴赏,学生只是听众,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我在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而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是新课标下诗词教学的重要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诗词是说话的画,画是沉默的诗词,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入其境、悟其神。指导学生阅读作者的生活背景,诗词中的抒情句子,读意象。在讲解《声声慢》时,我在课前播放了有关李清照的短片,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又让学生在了解李清照的创作历程之后充分阅读她前后期的作品,解读她作品中的意象,例如“黄花”“酒”等等。学片经过充分阅读后情绪激动,尤其看到李清照与张汝舟的不幸婚姻,还有她南渡后的颠沛流离。他们想要替李清照鸣不平,想批判北宋社会的动荡,想在李清照词中找出她当时的心境。这时的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词境,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再次读词的时候对词的认识会更深刻,也能悟透词中的真意。读读、想想、悟悟是一种由过程方法入手加强学生知识能力获得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讨论,课前就得做大量的工作,要学会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理论依据。我在讲《声声慢》前,布置了一个题目: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风格为什么差异那么大?请同学们以分析《声声慢》来解读李清照。学生在课前搜集了有关李清照的材料,有的学生还做了专题。学生从社会背景,从她创作的不断成熟,从她个人的经历等方面作了诠释。课堂上分组讨论,把每个人搜集到的材料共享,每组又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观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气氛很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投入到了实践中,而语文唯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讨论把竞争与合作引入了课堂,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就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的诗词教学就是走进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灵活,学得聪明、灵气,走向智慧。
作者单位:陕西省蒲城县兴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