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两拨千斤的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小红

  摘 要:立足文本的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进行文本阅读与赏析,而且要引向心灵阅读和生活阅读。因为在肥沃的情感土壤里,只有播种了思维的“种子”,土壤才有价值。
  关键词:问题 心灵阅读 生活阅读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第7课《最后一课》(法・都德)的第一课时的片段
  师: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到文中的句子,尽量带着人物的感情朗读。
  1.对学习态度的变化;
  2.对教师情感态度的变化;
  3.对普鲁士兵态度的变化。
  生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师:不爱学习――懊悔(板书)
  生2:(朗读P48第2小节)。
  师:因为认真,挺容易,挺容易。不爱学习―懊悔―认真听讲(板书)
  师:有一句话点明了这一课在他一生中的地位。
  生3:(朗读P50第3小节)。
  师:情感升华的过程。
  师:对老师的情感态度有哪些变化?
  生4:(朗读P44第1小节)(怕);(P46第14小节)(留恋)。
  师:怕―原谅(板书)
  生5:P50第24小节。
  师:示范朗读。怕―原谅―钦佩(板书)
  中间应该还一个过渡。
  生6:有几处“可怜的人”,说明同情。
  师:一共有几处“可怜的人”?
  生7:四处。韩麦尔――小弗朗士1处;小弗朗士――韩麦尔3处。
  师:最后一处“可怜的人”,小弗朗士带着怎样的情感?一起来朗读体会。
  生:(集体朗读)。
  师:小弗朗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可怜?
  生8:被迫离开40年的工作岗位。
  师:这说明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9:同情。
  师:同情并理解(补充板书)。
  师:那么,对普鲁士兵的态度呢?
  生10:P44第3小节“比分词有趣多了”,说明幼稚。P50第24小节,“收操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对号声充满了憎恶之情。
  生11:P46第12小节“万分难过”――“啊,哪些坏家伙”。
  师:有趣――坏家伙,这一堂课对小弗朗士的意义是什么?小弗朗士是不是坏孩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12:P44第3小节,“急忙向学校跑去”。
  师: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生13:热爱祖国。
  师:爱语言,爱祖国。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像小弗朗士一样的境遇?
  师:文中的小弗朗士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让我们给他写一封信,和他作一个心灵的交流,再给他一点鼓励,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
  案例描述:这部分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点滴细节可以折射出人物品性,可见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师以“小弗朗士”这一人物为重点,通过设计“对学习态度的变化”“对教师情感态度的变化”“对普鲁士兵态度的变化”一个主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可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熟悉文本,并完成对文本中心的把握。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或许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领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把握内容所传递的信息和如何传递信息。这样学生才能独立行走,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在教学问题设计中,缺少引向心灵阅读和生活阅读,尤其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是人的本质内核,培养人的核心就是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关涉三个方面: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正确程度。前两者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后者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简单地“读出感情”和没有升华的“体会”都是重复,在肥沃的情感土壤里,只有播种了思维的“种子”,土壤才有价值。没有思维品质的教学问题设计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这一环节“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指向不明,即使学生学习后来得出“小弗朗士热爱祖国”的结论,也是浅层次的,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
  1.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小说人物的名字往往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主旨,如巴金的小说《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名字,不是随意取的,这三个名字蕴含着人物的命运和《家》所表达的主旨。都德为什么在《最后一课》中把小主人公取名为“小弗朗士”,我觉得“小弗朗士”是“France”意思,实际上这最后一课是法国和法国人民的最后一课。
  2.这一环节应该把“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这一问题,提升为“小弗朗士对学习、老师和普鲁士兵态度的变化是源于他怎样的情感?”老师在学生讨论中点拨与引导,认识到这种变化源于内心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明白:骨子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3.最后教师提出了“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像小弗朗士一样的境遇?”但没有展开,只是提出了问题。实际上这里能够拓展,能够把文本阅读,引向心灵阅读和生活阅读。最后的环节,设计“给小弗朗士写信”显得不真实,教师“关于爱国”的结语显得苍白,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读完《最后一课》,你的心情怎样?你读出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请你写下来。这样的设计,既是思想的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流露,又强化了学生的笔头表达。
  所以,在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