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艳丽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挑战传统的接受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课前预习,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学习的独立学习行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教会他们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在传统教学中,一般的方法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老师教知识教技能,学生没有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我们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一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三要尝试练习,四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即制作学具并尝试操作发现;议,即可与家庭成员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不同的预习内容,以上环节可适当调换或取舍。
二、因势利导,变复制知识为构建体系
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指向性地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也就是教师没有提问时等待教师提问,回答了提问还要等待教师鉴别回答正确与否,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三、大胆放手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探索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而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解,留给学生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善;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把握时机变单边学习为多边交流
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交流合作学习应以自主探究为基础,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恰当把握交流学习的时机。产生疑难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 在辨析知识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同学们了解课文内容;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此时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们在总结概括时抓住事物的特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人性的总结归纳。
五、鼓励质疑,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通过学生的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质疑的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疑问,是主动探究的体现,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有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预设的思路不一致,也不要压制学生的提问,阻塞学生的思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从而不断使学生养成善于思维、勇于质疑的习惯,变不敢问为敢问,变不会问为会问。
作者单位:
山西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