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超

  摘要:为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组对我校07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基于网络的课后协作化大学英语学习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SPSS11.0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表明网络协作化大学英语学习创设了团结协作、主动学习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关键词:网络?摇大学英语?摇课后?摇协作化学习?摇英语成绩
  
  200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学习也列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及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组对07级非英语专业四个教改本科班130名大学英语非免修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研究和实践。
  
  1.基于Internet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微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许多中、外学者对这一新的学习策略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黄荣怀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
  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讨论、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5]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以因特网及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策略。
  
  2.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实证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为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J.Piaget,1984)[6]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维果斯基(Vogotsky,2000)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方式。根据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每一个体内部的认知变化将会映射到由其社会活动导致的结果上[7]。
  乔纳森(Jonassen,2002)[8]认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这些特征都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詹朋朋,2001)[9]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2)人本主义理论
  Bruner(1985)[1]指出,协作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网络协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协作学习是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有效学习策略。
  (3)交际能力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85)[10]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即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11]可见,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互中,使学生多参与、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1)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是否增强。
  (2)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2.研究对象
  宁波工程学院07级大学英语教改班的130名英语非免修的本科生。
  
  3.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受试学生网络协作化意识及能力。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考察受试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网络协作化学习后英语前、后测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4.研究过程
  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是由外研社研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系统”。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辅助学习和教学服务。该系统紧扣教材,与教材内容同步,提供了声像输入并辅以在线测试等技术支持。
  实证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划分网络协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男女比例和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实验班每班以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协调好小组同学间自主、协作英语学习,调动好本组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及团队精神。
  (2)基于网络的生生、师生互动
  利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提供的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进行网络协作化学习。使用网站内的BBS、E-mail和在线提问等功能,通过网上讨论、网上辩论等活动进行大学英语协作学习互动。教师就某一问题发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及不同见解,在网上各组之间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竞赛等,增进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跟帖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课题组通过点评学生网上针对各问题的学生跟帖,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问题。
  (3)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网络协作学习交流与讨论
  为了完成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把网络自主学习中发现、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寻找、收集相关资料,组长委托一名组员作记录,一名组员将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一名学生作后期加工,每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参与制作个性化ppt,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展示本小组亮点及协作学习成果。上课时作演示的小组组长指派本组一名同学作为本组代表进行ppt演示、讲解,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演示后其它小组同学向作演示同学的小组提问、质疑,演示小组所有同学为了本组荣誉都可以回答、辩论,在课堂上学生间开展积极互动,通过讨论、表演、演讲、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协作精神和英语交际能力。临近期末时,把经专家和学生评选的优秀ppt成果传到网上,让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4)教师指导下课后网络协作学习
  学生课后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配套的网络资源,通过上网查找配套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在线的本组、外组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5)网络协作化学习效果评价
  运用激励、表扬等积极情感因素,建立起以评促学机制。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有问卷法、测验法、观察法、报告法和作业评价等。把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自我评价促使学习者一分为二地分析自我、调整目标,激励自我。互评是集体教育的一种形式,互评的过程就是对比、激励,通过集体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评价是自评、互评的引导和补充,三者结合才能使评价更全面、反馈更及时、激励更有效[11]。
  
  5.研究结果
  经过为期一学期的网络课后协作化大学英语学习,对受试13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份,85%的学生认为网络协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81.5%的学生愿意为小组承担协作学习任务,乐于参与小组活动,83%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更易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题组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07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教改班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免修的130名学生前、后测英语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前测成绩平均分为67.4154,标准差为13.29381,后测成绩平均分为74.3077,标准差为8.37664。两次成绩的配对样本t检验及分析数据结果中,t值为-7.812,sig.(2-tailed)为.000,.000〈0.01,即前、后测成绩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反思
  
  1.结论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一个学期以来受试学生采用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践前、后英语成绩,结果表明网络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在传统课堂教学情况下,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互动,而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协作发展的学习环境。[12]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网络协作化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2.反思
  本实证研究仅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6个教改班大学英语不免修的本科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课后大学英语协作化学习实践研究,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然而,该实证研究仍然有一定的片面性,网络协作学习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Bruner.J.Vygotsky(1985).An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A].Bruner.J.Vygotsky(1985).Cultur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Vygotskian Perspectives[C].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okahale,A.A(1996).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7) :1-2.
  [3]Willis,J.(1996)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In Willis,J.& Willis,D.(1996)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acmillan Publishing Limited,UK.
  [4]黄荣怀.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5]张倩苇,桑新民,赵纳新.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6]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1.
  [7]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 (4).
  [8]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外语界,2001(3).
  [10]戴尔・海姆斯.论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1]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12]赵建华,李克东.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
  
  作者单位:
  浙江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