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剑锋

  《新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强调学生的健康状况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正常开展。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时的点滴感受:
  
  一、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
  2.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正确处理好体育学习中精练与多练的关系
  
  新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注重的是理解基础上的基本练习,主要以辅助理解的记忆掌握,因此在内容选择、练习次数等方面都较少。一方面确实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与情感;但另一方面,体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达到的。学生练习次数少了,而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时间相对就长了,这样很难照顾到“面”上的问题。当进行单元测试时。就会出现个别同学根本不会做或完不成考核动作,而且其他同学熟练程度也相对较差。而多做些练习,能够强化训练,提高考试成绩,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单独指导学生练习的工作量,这样不能全面有效的带动全班学生整体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正确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争取早日走出学校体育的误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