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体系下凸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辉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突出化学实验,用趣味实验激趣,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创新的动机,开展探究实验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近年来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以趣味实验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开学伊始,在高一第一节课我没有急于讲课本的内容,而是先演示有关实验,浸有氢氧化钠的白纸喷洒酚酞试液变红,碘遇沾有淀粉的白纸变蓝,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喜爱化学的兴趣,为培养其创新能力奠定精神基础。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对化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如:在苯酚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苯酚的毒性。然后按拟定的步骤让学生分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苯酚晶体能否溶于水,试实验检验之。2.加热上述试管,再让试管冷却,观察现象。3.如何检验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设计实验验证。4.以上实验所得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5.向浓溴水中滴加苯酚稀溶液,试说明现象。6.向透明的苯酚稀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7.正确处理反应后的废液,洗净所用仪器按规定放置,完成记录。实验完成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步骤5因操作顺序不同而出现现象不同,原因在于浓溴水必须过量,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激情和冲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不仅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而且锻炼了实践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新教材中实验与活动比旧教材无疑增多了。有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教师用教材教学要灵活取舍、变化,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如:学生都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知识。问:它们反应现象如何?能用于等浓度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吗?学生回答:都产生气体,不能用盐酸鉴别它们。增加探究实验:1.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2.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3.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4.向盐酸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准确的观察到它们消耗酸的量,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及反应剧烈程度,明确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与盐酸反应的不同之外,同时又通过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反应实验现象的不同,得出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区分它们的方法。
四、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实验在教给学生处理具体实验问题时,学会使用类似于化学家进行研究时使用的技巧。例如,我们知道NaOH和HCl会发生反应,又知道在溶液中NaOH和HCl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当它们相互反应时,实际上真正发生的反应是什么微观粒子?【问1】设计怎样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答:用实验证明反应后有些粒子“没有”了,有些粒子依然存在。【问2】设计三个实验,证明:1.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2.反应后溶液中仍然有带电的粒子;3.溶液中的粒子是什么?【讨论并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实验。用酚酞试液证明问题1;用导电性装置证明问题2;用AgNO3和HNO3解决问题3。【讨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在加入盐酸后红色消失,因为酚酞可以指示OH-的存在,所以说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反应后试管变热也说明反应发生了),并且OH-参加了反应;中和后的溶液仍能导电,说明有些离子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存在,经检验,其中有Cl-,可见NaOH和HCl两种溶液的中和,实际上只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讲】方程式中只将实际变化了H+、OH-和生成的H2O表示出来就可以了,像这样的方程式就叫离子方程式。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