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杰英等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课前预习教质疑,求探索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初步了解,当然,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然后纵观整篇文章,开动脑筋,自己探索文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三次精读课文,在文章中尝试探索,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初次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心设计,引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犹如一石击破井中天,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都是那永远不变更的“把书拿出来,翻到某一页”这样的开头,无意是最好的催眠曲。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一定能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的投入,学生也就学的投入。精心设计开场白,哪怕是三言两语,这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解决质疑,学生互动
  
  学贵存疑,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如在教学《包公申驴》一课时,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包公为何审驴,审的是谁的驴?2.驴犯的是什么罪?王五有驴,为何还要驴?结果如何?3.包公是怎样审驴的?4.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的计谋?结果如何?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体现了怎样的中心?6.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包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老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每一个学生在文中尽情的挖掘,去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学生对每个问题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任务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样,学生不但感悟了文本,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基础,反复考察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既要有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还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学习完每一课后,隔一段时间就该课再进行测试,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学生掌握了老师这一考察规律,及时学习、反复复习,有时没到老师安排考察时间,学生跃跃欲试地提醒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知识,一举两得。
  
  五、优化教法,增进兴趣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找准适宜的教学方法,力争出奇制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求学、乐中求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用各种电教形式,尽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敢于与传统的教学分手,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与体验中寻求知识、探索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而且还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式。例如,我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课本中重点的字、词、旬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另外,我们还将此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里,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他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魏辉辉
  
  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改革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必经之路。
  
  1 恰肖处理“教”与“导”的关系。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
  
  2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恰当的讲解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