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挖掘。在初中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刨新能力呢?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1 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以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由于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以游戏进入所要教的新课。尤其是面对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他们从小学跨进初中,无论是学习心理还是学习方法基本还留有小学的风格,游戏课的导入,既新奇又具有创意,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3,乘以4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只要你告诉我最后的得数,我就能知道你最初想的数是多少。”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25。”我就告诉他:“你原来的数是6,对吗?”学生惊奇地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就水到渠成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精神,才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3.突破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和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把正五角星压扁、拉长,那这个偏五角星五个角总和是多少?”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4.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例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本着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抓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