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任务的落实都是由院校管理干部来承担的。本文从更新院校管理干部思想观念、提升院校管理干部个体素质、优化管理干部群体结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搞好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院校管理干部 队伍建设
   Brief talk about how to build the team of the managing cad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Fei
   【Abstract】The work of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for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task is born by the managing cad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riter in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how to do wel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ing cad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renewing the managing cadres’ ideas, advancing their personal quality and optimizing the managing cadre group structure.
   【Keywords】Managing cad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a team
  
   管理干部对院校教育发挥着决策、导向、组织、协调、控制作用,承担着贯彻教育方针、办学思想以及落实教育任务、计划组织教育活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职责。因此,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院校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1.院校管理干部的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思想观念就是个人对待和处理事物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首要的是要更新其思想观念。
   1.1 树立系统观念。管理的对象虽然由众多不同要素组成,但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统一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部分即受整体的制约又会对整体产生影响。因此,院校管理干部要树立起系统观念,应当把自己所管理的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拼合。
   系统观念并不否认不同要素的相对独立性,也不否定不同事物的管理要有必要分工。而是在统一中的相对独立,整体中的相对分工,独立与分工必须服从统一与整体,要以统一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2 树立创新观念。院校教育管理干部必须把培养和调动人的创新精神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管理干部若要求被管理者具有自觉、主动、积极的创新精神,必须从自身做起,实施创新管理。
   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创新问题,是调动、诱导和发挥被管理者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缺乏创新性地调动、诱导与发挥被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就失去了实施教育管理的灵魂,任何管理也就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只有同时发挥管理干部和被管理者双方的创新性作用,才是教育管理工作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1.3 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同样也是院校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教育管理效益与教育效益是一致的,不仅仅是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是通过教育管理活动来保证和推进教育效益各层面的和谐、统一与平衡。
   教育管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育人效益和整体效益。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要站在国家和社会最高利益的高度,既重视现实,也谋划未来,既要追求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更要实现全社会的整体效益。千万不能为追求眼前效益妨碍了长远效益,为追求局部效益妨碍了整体效益。
   2.院校管理干部的个体素质应综合全面。院校教育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管理干部,其管理工作有范围、性质、任务等的区别,但从管理干部既是院校教育的管理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来看,对他们个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可从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两个层次着手。
   2.1 提高院校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院校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应该是德、才、识、学、行的统一。德――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先进性,使之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朴实、道德品质高尚;才――是指才能,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等;识――是指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和胆识等;学――是指学问、学识,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等;行――是指实践活动、行为表现等。
   传统的干部素质标准叫德才兼备,而现代管理人才则必须同时具有德、才、识、学、行的综合素质。德、才、识、学、行的综合,必须统一于实践活动和行为表现上。不能统一于实践行为上的德、才、识、学是抽象的、空泛的、没有现实价值的。行为表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统一,是衡量院校教育管理干部基本素质的依据。
   2.2 提高院校管理干部的特殊素质。所谓特殊素质是指院校管理干部从事的特定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院校教育管理干部的特殊素质,因各自管理职权范围的差异,在知识、技术、技能和技巧上各有侧重。越是基层的管理越需要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和技能,越是高层管理越需要综合的运筹思想、谋略技巧、观念和方法。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是相互储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要综合发展。在院校教育中,对教育管理干部素质的这些要求,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居功自傲,不文过饰非,养成勤学、慎思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管理干部应努力在自我实践和修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中教育和考核督导,加速自身能力的形成。
   3.院校管理干部的群体结构应科学合理。院校管理干部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相互交织渗透的复杂群体。由于管理干部队伍中客观地存在着个体素质、年龄、经验、特长优势、职权责任等的差异,要求每一位院校管理干部都能够在一个多要素、多结构、多变量的系统中实施多种管理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管理目标及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这就需要对院校管理干部队伍群体结构进行总体优化,使其全面建设得以加强。
   3.1 优化群体结构。每名管理干部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不可能是“全才”,只能是“专才”或“一专多能”。在管理干部群体中,可能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优势互补的状态,在整体上达到全才式的管理集体,从而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教育管理效能。
   实现管理干部优化组合,应在选拔成员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综合衡量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有利于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基础上,除了要看政治、思想、作风等综合衡量条件外,重点要看其是否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学经验、具备创新意识。二是择长而用原则,要求按照岗位能力,使具备相应才能的人处于相应岗位上,不应照顾关系、搞平衡,而应从工作需要出发,根据其学识能力、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安排最适宜发挥其特长的工作,充分发挥每名管理干部的聪明才智,实现管理干部群体优化。三是能力互补的原则,管理干部群体具有多种职能,应根据各项职能要求,把具有不同知识、专业、智能、年龄、个性的干部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最佳结构,确保既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帅才,也有精通某一方面业务的将才,避免管理干部成员素质清一色,水平一刀切。
   根据上述原则,优化组合管理干部队伍,就是要在年龄结构上形成梯队,保持后续有人,保持动态平衡和有机的连续性;在知识结构上应能够专、通互补,既有通才又有专才;在智能结构上有不同类型,既有善于决策的人,也有长于管理的人,既有出谋划策的人,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此外,还应注意管理干部队伍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到气质相容、性格互补、刚柔相济、宽严有序,以此增强院校教育管理的整体功能。
   3.2 加强全面建设。优化了管理干部群体结构,并不等于就可以长久、高效地实施管理工作了,而应不断地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建设是加强管理干部自身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情况下,更要求管理干部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和办校方针、办学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保证培养的人才政治合格。
   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是加强管理干部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把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各种不良思想所迷惑,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是加强管理干部自身建设的基本保证。管理干部的作风是其工作水平、精神面貌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讲求效益、艰苦奋斗的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掌握客观事实,把办校方针和办学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统筹兼顾地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