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和学习活动网络化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习基本步骤的设计和教师指导策略的设计。
   【关键词】网络 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1.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
   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 学习内容问题化。根据各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2.2 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型。
   2.3 学习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3.1 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方式,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交流成果。教师通常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3.2 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整体学习等。小组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较好组织形式。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3.3 学习基本步骤的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该学习模式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的范围。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学会用搜索引擎,运用网络寻找信息。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第二步、进一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学生学会在BBS上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学生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第三步、制定课题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展示各小组课题的课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4.1 体验问题情景,形成研究主题。从学生自己的实际出发,激发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以小组方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找信息或查阅相关书籍,结合自己对信息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研究的主题。
   4.2 搜集相关资料,实践验证主题。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就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明确自己的任务。首先小组学生一起学习网页制作软件,从软件的安装开始学起,到软件各功能菜单的使用再到后期的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软件的使用,通过网上的学习交流,还掌握了菜单的制作、图片编辑插入、文章的超链接等一些常用的制作技巧。其次是分工协作,有的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文章,有的进行网页页面的设计,有的负责超链接等技术上的处理,有的编写小组观点看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相互协作,使分散的信息成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研究主题。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进展情况,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完善研究成果。
   4.3 成果的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根据自己找到的相关信息,整理成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并以论文、电子投影片和网页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提高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它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因此,要增强使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查询、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实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