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深入生活发掘直观与有趣图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组织各种活动竞赛;设疑激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理论实践 师生互动 因材施教 设疑激思 兴趣
兴趣是人的心理内容不断丰富,人的需要不断发展,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的重要条件。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然而在近几年的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一开始对计算机学习兴趣高涨。可是不久这种兴趣便很快下降了。针对这种状况,如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做法。
1.注重学生理论实践并重。以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这种方法对高等学习计算机专业可能是适用的,但对于大多数职高学生不合适。对初学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人,较好的方法应当是由实际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像“图文混排”、“图形处理”、“网页制作”等课程,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多媒体大屏幕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其中碰到的问题才能真正学好。特别是在讲“图形处理”的绘图工具时,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实图,才能把握要领,从而更深地理解这一块知识。如果仅凭老师讲解或演示某种工具的功能,那仍然是得不到要领够的。
2.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互动关系。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切实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弃“我进你听,重说轻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碰撞。通过讨论、提间以及让学生上来演示,或者学生自己操作互相评比,教师评论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有疑问,渴求解答的时候,教师应“拨云见晴天”,问题一经点拨,就会牢牢地印记在学生脑海里。
3.深入生活发掘直观与有趣图形。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老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在“图文混排”一课的教学中,选用“迎国庆”板报进行教学。要求每位同学上机做一份,将最好的一份参加全校“迎国庆”板报评比。在“图形处理”一课的教学中,选用“红牛”的包装罐作为实例进行教学,当这个图形一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大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上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在“电子表格”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一张全校的课程表贡教务处参考。在讲到“图层操作”一课中,设计“奥运五环”的练习。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特别是看到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出于自己的手,更加有成就感。
4.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在计算机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指导,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职校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问的操作水平差异明显,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尤其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事先设计的分层课件,让部分学生通过分层课件来学习,同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对于顺利完成自己的分层任务的学生,可以鼓励这些学生担当课堂上的“小老师”,让这些“小老师”帮助教师辅导学习有一定困难、或者跟不上进步、或者分层的层级较低的学生,教师重点的任务应该是解决关键问题、普遍问题,帮助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有自豪感、增强信心,同时让学生互相帮助、自我督促,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尝试让优秀的学生完成作业后指导后进的学生,以此来带动学生,增进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友谊。
5.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古人云:“发愤忘食,乐而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说明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在需要,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之余,我可以根据职校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组织“图文混排”、“图形处理”、“网页设计”等兴趣小组。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竞赛,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激思,激发兴趣。深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末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画笔”时,提出怎么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用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有的同学比较喜欢投影,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由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
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