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生物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 必须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这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出于“好玩”、“有趣”,并不是有目的的去做。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能认真。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等实验,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学会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向更高能力培养的基石。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多数初中学生出于好奇,把观察简单的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实验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更谈不上科学素质的提高。由于初中一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学生。使教师的指导能有的放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实验的保证。关于实验观察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具备的精细观察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物上。不要让学生盲目的去观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才有实效。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要先外后内,由表及里。要求学生要认真去观察去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观察不是我们所说的看看,而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经过长期培养,通过老师详细具体指导,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验,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体验和创新,做到教、学、用三者结合统一。教师根据学生爱好和兴趣,将其分成若干实验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实验和实践。同时,利用学校实验室平时及双休日开放时间,组织课外实验小组进行有趣的实验。如河水的污染程度监测;小摊贩的食品检测;人的血型鉴定;蘑菇养殖等。
总之,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把握培养科学素质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充分挖掘科学教育素材。那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能成为可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才能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