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灵活多样方法教说明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说明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以说明文为阅读材料的题目也是屡见不鲜,其重要性越发明显。但说明文大多内容平实,语言朴素,因而说明文的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在教学中又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应如何教好说明文呢?我们应该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考虑和操作,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其自主自愿学习。下面笔者谈谈在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尝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教《鲸》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用语言描绘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虾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进入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正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设问:“鲸和虾到底谁说的对?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创设这样的情境,顿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积极思考。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弄懂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一问题后,鼓励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经过多次诵读,便可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组学习中,学生既能对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了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基本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面对平实的说明文,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这么讲,在玩中学习,没有哪个学生是不喜欢的。例如:有位老师讲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通过化学实验――花青素在与酸碱反应时呈现不同色彩的现象来验证花的颜色多样的原因,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收集一组蚕宝宝到出蛾的变化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了解蚕的一生。《看云识天气》一文,可选定一个云多且云变化多端的适当日子走出课堂,让学生对照课文的介绍去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扔掉课文都能去“看云识天气”了。《统筹方法》则可以让有条件的同学把星期天父母在家做家务的过程用录像机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找出符合统筹方法运用的步骤。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对文章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课堂气氛无疑会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必定在此过程中兴趣大增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引导学生多思多议增加情趣。说明文虽然是应用文体,但其中的文学味也不应该被忽视。而文学性对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在说明文教学中更讲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文心雕龙》)。任何文章都是情和理的结合,只是有所侧重而已。所以说明文教学也不应忽视作品的文学性,而要借此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记得有位老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一个情节:“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一句中丫鬟的笑作了一个启发式的引导,结果这个“笑”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对其中的文学味探讨颇深。那说明文教学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不妨看看语文教学大家的课堂:钱梦龙在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挂出赵州桥的图,让同学们说明赵州桥两个小拱的位置。学生就是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正在同学们急切的想知道如何准确表达的时候,钱老师让同学打开书,原来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当然,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故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绝对是一招妙棋,同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是一步高招。作者的这句话不但准确的表达了两个小拱的位置,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展现了说明文的文学性。
  
  4.另辟途径塑造学生的志趣。“披文以入情”是中国历来的传统说法。文学即人学,关注学生的人生情趣,塑造学生崇高的志向,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说明文教学也应该是塑造学生崇高志趣的一个阵地。这需要教师另辟蹊径,在说明文中找到“金子”。例如,在《统筹方法》的教学中,对华罗庚生平的介绍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才是自己人生价值最高的体现。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时,老师不妨宕开一笔,讨论春蚕的精神,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不失一切努力和奋斗。教授《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可以让学生去陶艺馆自己尝试作一个陶器,去体会制作工人的精湛技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精神的熏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力量是无穷的。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灵活多样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的教和学才能更加和谐;只有更好的运用好灵活多样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教学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感悟才能更好的融合;只有更好的运用灵活多样教学这个手段,语文教学和生活才能贴得更近。
  以上教学程序,针对说明文这种特殊体裁而设计使用的,是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种能力的角度出发的,它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注重了信息的交流与吸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