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阅读兴趣让孩子修学储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素养,奠定孩子的人生底蕴。阅读,仍然是修学储能的最有效手段。怎样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呢?
1.营造阅读氛围,润物细无声。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氛围会让学生积极地去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学,去享受知识、享受阅读,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地翱翔,在浩瀚的书海里自在地遨游。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墙壁、画廊、板报栏内,设置了“成语苑、格言栏、诗歌园”等栏目,学生沉浸其中,书香四溢,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热情自然而然升起。
“班级图书角”不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的管理能力。书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图书的管理、使用也是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的。孩子们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他们从书中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感受到了与书为友的快乐。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我还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征文,课本剧表演,并对获奖者奖励精美图书,将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在校刊发表,给学生以自信、成就感,激励他们阅读的兴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校园浓郁的书香环境中,孩子们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心更美了,情更真了。
2.选择阅读书目,重人文素养。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信仰之一。让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我的出发点。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是我们最终的目标。那么,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呢?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星辰,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2.1 经典诗词。每学期精心挑选三十首必背古诗,以家长、同学、老师共同参与评析的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2 中外名著。每学期我都选择3-4本中外古典名著,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去读、去感悟,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中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心灵的陶冶。
2.3 优美的散文。平常,在上阅读课时,我常常把课外的相关美文和书籍介绍给学生。或者,就一个主题找出同主题的大量文章与书籍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阅读,改变了课堂;阅读,改变了师生。
2.4 中外儿童名著。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特点,他们比较喜欢冒险、刺激、神秘、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仰慕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等。《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思想健康、语言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去欣赏,去品读。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才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的发展,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3.教给阅读方法,品成功之乐。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它是读者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它需要静静的思考,需要细细的体味,需要心与心的交流。“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努力让学生在阅读时进入到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同故事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阅读方法: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④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就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侧重点就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我相信,假以时日,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知识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培训阅读兴趣,让孩子修学储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