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对教育的又一次深刻反思和革命,标志着中国教育理念的日趋成熟和更新。我们只有立足新课程标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溯水求源,推陈出新,才能跻身于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使自己的教学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鉴此,就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认识。
1、改枯燥空洞为联系生活学数学。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然而,当我们翻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不难看出其中所溢出的尽是对科学世界的独尊,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看看学生:缺乏生活意义的数学迫使他们戴着面具做着痛苦的表演,俨然把学习数学看成了令人生厌的苦差。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分明觉察到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看看课堂,尽管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在他们看来学习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有关调查显示:由于文化科学基础课程忽视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社会,造成了很多毕业生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入社会后,显得茫然失措。今天,当人们从更为宽广的视野去审视和领悟小学数学时,越来越感受到源于生活情境的数学学习的丰富意义。新教材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它充分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问题和从实际出发去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2、改言传口授为动手实践学数学。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始于动作”、“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陶行知先生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就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这种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忽视了动手操作。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还处在教师言传口授,学生静听、静观、静思为主的方式之中,教师将“实践出真知”置之度外。很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顾“尽情”地“抛”,学生只能“生硬”地“吞”,难以接受和消化。二是数学教学忽视了社会实践体验,既没有把教学延伸到课外,也没有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植根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土壤中,致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游离不定。在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谨记一份心理学研究结论: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放飞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3、改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学数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易于操作的接受式学习目前仍有相当的市场和负面影响力,在教师心中挥之不去,欲罢难舍。这种以教师主宰课堂的做法无视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权利,殊不知,脱离了学生亲身体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往往成为无根基、不牢固的“浮萍”漂泊在“脑海”中,难以形成素质。建立在构建立义理论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春风化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这一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的教学思想将一改学生被动地位,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有助于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有助于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有助于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即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我们在不断地吮吸和拓展新课程标准的深刻内涵,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点燃学生乐于探究的希望之火。
4、改整齐单一为发展个性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和生活状态千差万别,精神世界更是五彩斑斓,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万能”教法。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敞亮和个体的弘扬的过程。而现行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几乎整齐划一的“齐步走”,一种模式生产“人才”,不知压抑了多少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说明教育像“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它可以培养人才,也可能扼杀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标准中汲取营养,重视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和身心的平衡。树立现代的学生观,给予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独特性个性魅力的时空,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上因势利导、开发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允许落后,鼓励冒失,“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
总之,“课改”的重任已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肩上,让我们在“思一思孩子的教育,忧一忧祖国的未来”的呼声中,走进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探究和能力发展”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谱写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