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政治课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努力使政治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充分、愉快地发展。为此,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遵循愉悦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融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创新教育 政治教学 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代呼唤各行各业的创新,中学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也是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对中学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何改革政治教学以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就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努力使政治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充分、愉快地发展。为此,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
  1、愉悦性原则。传统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而创新教育则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政治课教学实践表明,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对师生双方的行为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例如:教师一旦对学生流露出信任、关切等情感,不仅能够缩短师生双方的距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同时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连锁心理反应,把对教师的情感转化为接受教师教育的强大内部动力。与此同时,教师也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以更充沛的激情投入教学工作。
  为此,政治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之中,创造出师生之间“意交融、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快乐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寓教于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政治课的教学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心理紧张,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实现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2、差异性原则。在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的培养一直缺少全面具体的研究。人们往往认为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打基础,而基础是共性的,因而教学强调学生平均发展,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无视学生个体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事实上,由于生理条件、所处环境、所受教育条件的不同,以及心理发展速度和接受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而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以此作为实施教育和教学的依据。
  差异性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能面向所有学生,又能实行因材施教,以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差异性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如: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分阶段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分层次设置作业等等。总之,要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并由此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3、融合性原则。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分工,其课程设置,只重视学科内部的逻辑联系,却严重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而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且以综合为主的大趋势。当代人才的需要,也以具有综合型知识结构的通才为主。因此,政治教学必须以此为目标,实践融合性原则,在政治课堂中有机融合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并以此作为向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最基本途径。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等教育,陶冶其崇高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感,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观点、信念、情感乃至行为,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实行融合性教学,不仅可以完成政治教学的目标,还可以使各科教学得以互相联结、贯通,有助于实现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助于实现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而且能把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融为一体,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4、创新性原则。人的主体性包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创新人才。为此,在创新教育中就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性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致力于奠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坚持创新性教学,必须首先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教材、书本转以及迷信权威和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我国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欠缺的状况,教师要在平时的传授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的创新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5、主动性原则。主动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政治教学必须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认识活动中来,积极地从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发展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个性特质。
  活动教学原理中的主动性教学原则是主动性原则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活动教学的主动性原则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理论基础,把教学认识活动看做是学生主动变革现实客体或知识客体的过程,是主动探索事物由来和发现其间关系的活动,是不断改进已有认识,不断成长的历程,是一种主动、能动的活动,而不仅仅像以往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那样,只是要求促进积极的认知活动,而不管促进的是积极记忆还是积极探索。活动教学的主动性原则要促进的是学生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观念或思维的活动。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是由实际问题开始,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二是加大探索力度,发展主动探索的态度;三是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精神。
  6、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学对个体认知、情感、态度倾向的不断影响,不仅使学生形成和增长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理论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实现个体认识和经验的不断成长。
  发展性原则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猛增和“知识爆炸”的情况,使人们认识到重要的不是继承已有的知识,而是发展起探索知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某些大国的军事竞争为背景,世界各国兴起了以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发展性原则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发展性原则除了发展个体能力的含义之外,还被赋予发展知识和个体的要求,反映了现、当代科学认识活动新精神的影响。总之,发展性原则成为全面发展个体能力素质,弘扬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发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是确立对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的观念;二是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个性的不断完善;三是加大智力操作的分量,发展理论思维和创造思维。
  7、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对事物各方面的因素及其联系和发展过程实现统一的认识和控制,以保证整体性功能的顺利实现。活动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强调多种认识活动的协同作用,实现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实现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整体性原则是在现代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代科学不同于近代那种对事物分门别类的分析性研究,要求用整体、系统的观点对已有的知识材料进行整理,并进一步审视、反思、发现其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认识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称之为整体系统研究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反映在教学论的研究中,整体性原则要求政治教师实现对教学过程各因素和环节的统一把握,全面实现教学目的。整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是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二是强调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三是促使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