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学习平台下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调查分析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学习平台下的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模式,分别从构建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库、创设有效虚拟学习环境、设计实践多种教学策略、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角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 师范生 教育技术素养 提升策略
  
  一、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涵义
  
  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教育技术素养则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顾富民等提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由理论素养、技能素养、情意素养和美学素养等4个基本要素组成。何克抗则提出: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作为“未来教师”的生力军――高校师范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毕业后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服务教学的先决条件。然而,考虑到师范生有别于在职教师,笔者将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范围界定为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理论水平、信息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这3个主要方面。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
  
  为了解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笔者对徐州师范大学已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不同专业的师范类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1 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理论水平方面。有不少师范生教育技术理论薄弱、态度淡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担心技术的应用将加重备课负担,并没有充分使用教育技术的动力和准备,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技术素养的匮乏。
  2 信息技能方面。尽管多数师范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欠佳,缺乏利用网络资源和Internet技术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处于初级水平阶段。
  3 教育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方面。大部分师范生表示不懂得如何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体,且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进行专业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无法将教育技术有效地整合于课程。
  
  三、网络学习平台下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与学已经十分普遍。网络学习平台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给学生习提供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系统管理者与教师掌控各种教学活动与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度。
  1 开放共享,构建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库
  加大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力度,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是提升其教育技术素养的必备条件。多途径收集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并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数字格式存储在资源库中。信息资源库中的内容要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分类,放在不同的子模块中,并提供资源搜索功能。各种不同的素材要符合素材库的要求,要具有典型性、实际性和普遍性。
  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可包含教学主管人员、教育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学科专业教师与学生,各人员充分发挥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协调开展工作。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传到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制作、评价与上传数字化教学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处理技能,提升教育技术素养。
  2 人机交互,创设有效虚拟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与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成效。通过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虚拟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教学活动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网络学习效果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包括两大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学习模块。进入教师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发放调查问卷,由平台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处理,以便教师准确、快捷地把握了解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现状;可以发布作业测试,由平台对客观题目进行评分,可以发布公告、调整教学内容、批改学生作业、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答疑等与教学相关的一些活动,并可以查看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记录。
  进入学生学习模块,学生可以浏览教学通知、课程要求、学习内容、相关资源以及资源共享;可以进行主题讨论、作业提交。通过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提高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而且能通过人机会话引导学习者思维向纵深发展,在良好心理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教育技术应用意识。(1)嵌入学习支持工具。学习者可以自定义网络学习平台界面,选择学习章节与界面元素,可以进行记录、总结、绘制思维导图等学习活动,以方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总结。(2)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师生个人空间设置课程问题和最新回复信息自动收集整理模块,并通过RSS订阅服务,自动定时将相关问题信息发送给所有订阅该模块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问题的解决。
  3 优化组合,设计实践多种教学策略
  网络学习平台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了实施环境与丰富的资源。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根据教学主题给出问题与资源,学习者则需要结合专业依据问题创设具体的情境,自行组织来完成这个任务,而网络学习平台应能够及时给予反馈与帮助。当然学习者也可以自己设置问题让其他学习者或教师来完成。在网络学习平台里,学习者的思维、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没有太多的限制与约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学习者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方式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进行有效学习。
  (2)协作学习。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适合于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特别适合开展协作式学习。在网络平台下的协作学

习是多个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能利用技术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
  基本的网络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
  竞争。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将学习者按照其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互补的原则,分派到各协作小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探究主题。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求胜本能,从而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协同。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学习系统,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系统所呈现的同一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公共的工作区来实现,一般都要进行紧密的合作或分工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在开始之前,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成一致的行动方案。学习者可以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合适的合作方式。
  伙伴。由于个人考虑问题具有局限性,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可以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所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结为学习伙伴,当遇到问题时,双方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与提醒,直到问题解决。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协作学习平台让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指导者则检查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4 关注过程,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对师范生教育技术网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他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网络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在线时间、数据流量、发贴数、发贴质量、访问量、作业上交、在线答疑等作为系统评价的参数,体现重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顾富民,孙勇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及其结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17(12):99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