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信息技术多媒体形象直观图文并茂,色彩逼真,声像丰富,表现力很强,如果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就会从形、色、声、情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课前预习效果
为了更好更快地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搜索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地了解,这对我们尽快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预习课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寻与课文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意境,体验课文内容的情感。同时思考教师课前给出的阅读指导思考题,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提倡阅读中质疑。学生通过自由和独立的网络阅读,信息检索,筛选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获得的知识的构建。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朱自清生活经历的介绍,以及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片段:《我是扬州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这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无论是对朱自清本人,还是对朱自清的作品都会从总体上有大致地了解,对学习课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思路,是指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思想的脉络。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既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透,又能让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很快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艺术构思。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大量信息后,主动整理相关资料,寻求最佳答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思维思想。在这个时候,师生网上交流和讨论,挖掘作者和主人公深层次的情感,最后达成共识,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建议课余时间继续在网上查找资料待思考。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材料,然后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一篇课文,首要的任务是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首先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情境,可以直观的感觉到作者的主旨情感,进而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感下写的这篇文章,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再现课文场景,学生很感兴趣,易于接受,所以学生很容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尽管不是很全面,或是大致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指导学生课外网络自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集体讨论探究。如查阅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语文基本知识等资料,指导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自学阶段所获得有关信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织演讲或辩论,启发探讨分析和深层的思考,从而形成更新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音、视频资料,文字、图片以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从课内延伸到课后,创建与课内密切相关的讨论主题,营造讨论思考的氛围,借助班级主页、论坛、班级QQ群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探讨,并鼓励学生将个人的观点写成小论文,在班级语文网络平台上发表,供大家学习阅读和交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有机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得以实现,拓展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时空,优化阅读教学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深度。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要发挥学校远程教育、网络、图书室(馆)、阅览室、“书架超市”、阅报栏的作用;其次,要整合阅读资源,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再次,要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语文教材课本篇幅的限制,每篇课文除内容外,一般都比较简略,没有很多可以参考的资料。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很有限,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料,使用快捷,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或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此外提倡学校定时开放数字图书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网上阅读,每学期给班级免费发放上网读书卡,订阅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创建班级图书角,建立学生读书成长电子档案,开展一系列专题读书活动。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合理安排,一定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