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多媒体要考虑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达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动画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运用多媒体要根据内容把握好的时机
  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变得有滋有味,变得很容易,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展现出来,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时,为了有趣的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圆的认识”的课件:一只小熊骑着圆车轮的小车子,一只小猴子骑着方形车轮的车子进行骑车比赛。学生看到小猴子一攒一攒可笑的样子,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圆锥里的水连续3次倒入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内,通过观察这一现象,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三角标志牌、三角旗、三角板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后,闪烁三角形的3个角,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形象的显示出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为了增加演示的动态效果,动态演示3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合成一个三角形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活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激发想象的空间。当动手操作变得困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或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彩色文字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直觉和灵活性,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能自觉深入探索数学知识。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惟一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10头奶牛正在草地上吃草,有站着吃草的7头,卧着吃草的3头;有6头是黑的,4头是花的;老师要求学生看屏幕上的内容列出算式并说出列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3+7=10、10-7=3、6+4=10、10-4=6……”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