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儿童现实需求:当前小学生经典诵读优化策略之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建美

  一、反思:当前儿童经典诵读的问题
  1.泛读:经典诵读步入引发浮夸之风
  “跟风思想”与“冒进主义”始终是国民的劣根性。儿童经典诵读也不例外,尽管兴起才短短几年,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对此就犯了急于冒进的思想,在没有弄懂概念,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系统的诵读机制之前提下,“驱使”儿童去诵读经典。
  2.误读: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随意之为
  对经典诵读的对象不加选择与过滤,认为“古”的就是“经典”的。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局限于古代儒家的东西,这些读本里面还包含了陈旧、落后的东西。如不考虑诵读文本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兴趣特点,把经典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学生容易受消极东西的影响。
  3.硬读: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强制诵读
  经典诵读发展得如火如荼,有部分诵读却是置儿童的兴趣、需要于不顾,呈现给儿童的都是成人世界的经验。成人成了儿童的“侵略者”,听由儿童机械识记、鹦鹉学舌,鼓励学生甚至催逼学生死记硬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利的。
  4.底薄:教师自身古典文学底蕴单薄
  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学生生涯便缺少传统文化的浸润,古今诗文底蕴不厚。走上教学岗位以后,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加强经典文化积淀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经典熏陶,教师也只能是“拿来主义”了。
  二、出路:儿童经典诵读的优化策略构建
  1.梳理适合的诵读内容
  筛选。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教师们首先要筛选出值得孩子诵读的经典。对少儿的教育,除儒家之外,要兼顾道、法等诸子各家以及其后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立足于世界文明,择取最优秀的经典文章。还须考虑到:孩子是现代的人,故在经典内容的选择上应更趋向于现代的、经典的东西。
  精选。为了不过多地占用孩子向生活学习的宝贵时间,妨碍他们形成和掌握生活的兴趣、态度和经验。在筛选出的经典诵读内容中,教师们需努力精选出一部分有用、适合孩子的经典诵读,内容力求精炼、典范。
  2.实施有序的诵读框架
  有量。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不只着眼于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经典名言及唐宋诗词,更多的是把目光指向优秀的外国诗文和五四以来的诗文,选择一些富有儿童情趣,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易于被儿童所接受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最后确定主要诵记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词文篇目,《三字经》等六部经典中节选部分适合孩子们诵读内容,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儿童诗歌美文。
  有序。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诵读内容安排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如:低学段孩子侧重浅显的儿歌、韵语,朗朗上口的小诗。高学段学生属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除选择典范的语言模式及语言素材外,增加部分稍有难度的宋词及国外经典散文与诗歌。
  有质。每个年段的老师,从优秀的诵读内容中挑选出适合本年段孩子年龄特点及阅读兴趣的诵读内容,列成一份书单,给每个孩子。除必读必诵的内容外,再推荐一部分略诵读内容,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诵读。可借助班级读书会,在大家同诵一本书中,指导孩子做批注,交流诵读成果,以达到质的保障。
  3.形成本土的诵读机制
  机制建立是保障诵读有效性的关键,对此,在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上,教师们先后探索并建立了相关的诵读机制。
  1.学校诵读机制
  孩子的经典诵读大多数在学校完成的。如何给孩子创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这就需要学校相应的诵读机制。
  热化诵读氛围。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名人名言、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同时建立班级自身特色,有班级图书角。
  明化诵读时间。教师们把经典诵读纳入到课程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孩子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语文老师利用早上的早读课进行诵读,中午读报课用来背诵。每天诵读内容,学生按学号轮流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会诵背的同学到小组长那背诵。一日一日地背诵,孩子们往往会随记随忘,教师们就要为孩子做好“诵读回炉”――两周一堂的班级诵读会,进行诵读内容展示,展示中巩固先前的成果。
  优化诵读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教师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份解读的尊重。当出示要求背诵的文本时,先利用适当的手段让学生粗粗理解文本的内容,再反复熟读成诵。让孩子头脑中有意象,可以让孩子根据下文的注释,也可以听听同学的理解,只求帮助诵记,意思不做深入理解。这种背诵方法较之于“素读”有所不同:“素读”是我国私塾先生为了获得诵背效果,偏面采用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诵记方法枯燥、乏味。而笔者倡导的:有意象在先,诵记在后,这是一种能快速而又较长时间记忆的诵读方法。现今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太多,他们脑子对信息的接受选择性相当得大,如果现在还是用“素读”法诵记,只会让孩子记得快、忘得快。
  强化诵读形式。诵读初期,完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每天由教师安排十分钟领读,让孩子静静跟读,激起孩子诵读的欲望;中期,让孩子轮流上台主持每天早上的诵读,让孩子一个接一个诵读下去,诵读完即可。后期,让孩子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让诵读成为自觉,让运用成为自然”,每两周一次的主题诵读会,丰富形式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精化周一引领。在每周一的红领巾广播中,增设主题诵读栏目。分年段进行古今中外诗词主题诵读栏目,引导学生诵读方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以事物为主题的宋词、诗人为主题的古诗、现代儿童诗等等。
  2.家长导读机制
  发倡议――周周给孩子两小时:倡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来,每周只需花两小时在孩子身边,聆听孩子品读美文,必要时督促、指导孩子诵读。
  评表现――月月给孩子两种分:如果孩子学习较费劲,诵读能力不强,家长尽量在开始诵读的时间里,在旁边督促一段时间后,孩子养成习惯了,再放手孩子诵读。家庭一个月打一次分:成果分10,态度分5分。
  支点子――年年给教师两封信:诵读中鼓励家长随时根据自己孩子学习能力,调整诵读量。做到与孩子商量、与老师沟通,用书信形式适时给学校一些可行的选择建议。一学期向家长接收两次信息。
  立信心――时时给孩子两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提倡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哪怕孩子今天的诵读不在状态,也无须斥责,告诉孩子:一、你今天又坚持诵读了,真好。二、明天认真一些,又会积累不少。
  3.教师培训机制
  其一,利用教研组例会,组织语文老师学习诵读,制定年段诵读内容,探讨诵读策略与收获。这样既有利于语文老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又有利于对整个诵读活动的深层次的了解与改进。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推进会。
  其二,邀请古诗文专家为在这方面困惑不少的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并做现场指导。
  其三,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组织语文教师进行经典诗文吟诵大赛,经典诵读知识竞赛。努力使教师把平日参与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的热情和课程理念融入到古诗文的诵读之中。教师的坚持是孩子经典诵读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明镜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