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本文对海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66-01
一、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是体制性障碍显著。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来的统配统分,大包大揽的毕业生就业格局已被打破,传统的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机关事业单位经过改革,压缩编制,基本无进人空间。目前我区国有企业比重也很小,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到企业工作“工资低、无保障、不稳定”,部分到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也就没有用武之地,用人单位只能任意安排岗位,高校毕业生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企业工作。二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由于受区域经济的制约,就业市场建设滞后,人才信息量少,信息发布手段和网络系统建设还相对落后;人才需求信息难以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网络资源开发不够,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未完善。三是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片面,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而到其他单位工作只是临时工,加之原统招统分政策的惯性影响,“大众教育”阶段的毕业生仍存有统分统配时的就业观,部分高校毕业生留恋大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而这些行业已人满为患。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是今后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择业观未改变,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就业。四是财政压力较大。从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较慢,经济总量较小,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不大。接收毕业生的渠道过窄,主要是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又涉及财政负担问题。五是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这种情况势必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六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给就业形势带来极大压力。七是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重视不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派遣到我区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为此,一是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地县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二是及时协调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排忧解难。三是要根据海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接收高校毕业生作为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据需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其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1、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组织选派、考录、招聘、支援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县以下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和城镇社区就业。在组织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拔生活贫困的毕业生。2、加大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进村工作力度。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进村工作,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三农”工作。要通过选派、选聘等形式,安置高校毕业生到城镇社区和农村工作,为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3、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工作,为乡镇公共事业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到我区乡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的大学生,要从工作上给予极大关注,生活上给予及时的资金补助。(四)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高校毕业生持毕业生报到证到当地报到,并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由个人申请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国家及省上的优惠政策。(五)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识、创业意识。(六)政府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资源开发、人才需求信息的整合,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能力。(七)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已出台的政策,尽快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优惠办法,既要做到便于操作,又要做到落实到位,还要与全社会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衔接。(八)建议部分高校不要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招,而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使毕业生能够得到充分就业。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