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滞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滞涨”现象的探讨,文章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几点“新滞涨”现象带给中国的启示,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新滞涨;量化宽松;非对称金融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2(C)-0057-01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新金融危机对美国及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美联储大规模的注资计划,失业率向双位数的进军,金融产品,黄金,石油价格的上涨,不禁使人们开始担忧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否将重蹈70到80年代滞涨的覆辙?西方国家甚至是世界各国是否将迎来新的滞涨的时代?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新滞涨?新滞涨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该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一、“新滞涨”原因探讨
  
  70到80年代西方国家滞涨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缓慢与物价不断上扬即通货膨胀。而现阶段的“新滞涨”现象却是经济增长放慢与资本市场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此,引起“新滞涨”现象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新滞涨”的直接导火索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随之而来的是黄金能源等价格上涨,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深层原因。
  1、货币制度。与70年代世界通行的货币制度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现阶段世界通行的主要货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主要特点如下:(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4)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2、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早由日本央行提出,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规的宏观调控手段,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面对金融机构破产、企业倒闭、生产投资萎缩、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式,“量化宽松”成为了主要中央银行对抗通货紧缩、维护经济稳定的最后手段。各国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的业务,扩大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供给量,试图刺激需求恢复经济发展。由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可知,当利率处在相当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将趋近于无限大,这个阶段货币政策无效。但当通过市场操作不断向经济实体传达积极信号,转变市场预期后,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实体经济将会逐渐随着消费者信心的回升而开始复苏并逐渐升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现阶段投资者和消费者普遍信心不足,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只有小部分进入实体经济,因此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真正的货币需求应对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从各种数据和资料看以看出,现阶段实体经济还处在复苏期间,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实际货币的供给量不相匹配。越来越多的货币成为了不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游资,流入了资本市场,造成了资本市场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了“新滞涨”。3、非对称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融为全球一体化市场的过程(Arestis and Basu,2003)。而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指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由于金融脆弱性和风险溢价等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对称的风险分散机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对等地位,在金融市场功能、金融制度建设和金融资本规模上的不对称“势力”等。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对称成本和收益。(2)其次,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对等地位。(3)国际资本流动及其规模的非对称性。(4)金融市场规模的非对称性。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资本规模扩大,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分布广泛确实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金融全球化的非对称发展也引起了许多问题。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也是引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新滞涨”现象。
  
  二、“新滞涨”对中国的启示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曾一度陷入威胁,“新滞涨”现象在中国也有明显的表现。面对金融危机以及“新滞涨”现象,中国应该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关于外汇储备。我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这里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适当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包括停止大规模的增持美国国债,转向增持大宗商品的现货、期货或其他形式的外汇,还可以适当增加外汇中的欧元、日元等其他国家货币,另外以特别提款权计价的资产也应考虑在内。其次,由于当前美国国债市场不稳定,而美国企业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对容易控制,因此可以在美元资产范围内调整各种形式的比例,以保证外汇储备的相对安全。最后,现在债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熊猫债券”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收益率与通胀率相挂钩,可以减轻未来潜在通货膨胀对国债购买力的影响。2、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时间的滞后性及效果的不确定性,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偏离,这种偏离包含了未能被通胀和经济增长所捕捉的信息,资产价格的大幅变动对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需警惕先泡沫后滞涨的经济运行风险,在宏观调控方面谨慎小心,切勿盲目。3、关于金融体系。首先,完善和巩固金融体系、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中国抵御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游离在国际货币和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体系之外,国际地位不高,因此中国需要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主动权和主导权,以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再次,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易受短期资本流动冲击而出现金融动荡,因此逐步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加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是重要的抵抗金融危机的手段之一。最后,坚决抵制金融业的过度市场化和自由化,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保持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渠道顺畅。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谭黎阳.大剧变――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事件.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
  [2]马丁・费尔德斯坦主编,王健等译.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201.htm